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鄭方回
相逢失意中,萬感因語至。
追思東林日,掩抑北邙淚。
筐篋有遺文,江山舊清氣。
塵生逍遙注,墨故飛動字。
荒毀碧澗居,虛無青松位。
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閉。
永謝平生言,知音豈容易。
相逢失意中,萬感因語至。
追思東林日,掩抑北邙淚。
筐篋有遺文,江山舊清氣。
塵生逍遙注,墨故飛動字。
荒毀碧澗居,虛無青松位。
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閉。
永謝平生言,知音豈容易。
在失意之時相逢,萬千感慨因話語而生。追想起在東林寺的日子,不禁暗自悲泣。竹筐里還留存著故人的遺文,那文字仍帶著往日江山的清氣。《逍遙注》上已蒙上灰塵,墨跡陳舊但字跡依舊飛揚生動。故人居住的碧澗居所已荒廢毀壞,青松所在之處也變得虛無。如同珍珠沉入水底,百泉都黯淡無光;月亮消逝,萬物都陷入黑暗。從此永遠告別了平生的交談,找到知音是多么不容易啊。
晝上人:指唐代詩僧皎然。
東林:東晉高僧慧遠曾在廬山建東林寺,這里可能借指與晝上人相處之地。
北邙:山名,多為葬地,這里用“北邙淚”表達悲傷之情。
筐篋:竹筐,這里指存放遺文的地方。
逍遙注:可能指對《莊子·逍遙游》的注釋。
珠沉:比喻賢才離世。
月死:象征光明消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僧晝上人已離世,詩人在與鄭方回的相逢中,回憶起與晝上人的過往,感慨知音難再得,在失意的心境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故友晝上人,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與回憶抒發對故人的懷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唐代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知音的珍視。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