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公著知吉州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豈惟濁世隠狂奴,時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
方將華省起彈冠,忽憶釣臺歸洗耳。
未應良木棄大匠,要使名駒試千里。
奉親官舍當有擇,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連檣一萬艘,紅粧執樂三千指。
簿書期會得余閑,亦念人生行樂耳。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豈惟濁世隠狂奴,時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
方將華省起彈冠,忽憶釣臺歸洗耳。
未應良木棄大匠,要使名駒試千里。
奉親官舍當有擇,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連檣一萬艘,紅粧執樂三千指。
簿書期會得余閑,亦念人生行樂耳。
在三吳一帶游遍了千山萬水,還說桐廬的景色更加清秀美麗。這里不僅是亂世中隱士嚴子陵隱居之地,太平盛世也出了你這樣的佳公子。你年少時頭戴法冠研讀法律,晚年進入太常寺陪侍皇帝。本要在尚書省為官而相互慶賀,卻忽然想起釣臺歸隱。不應讓良材被大匠舍棄,要讓名駒馳騁千里。你奉養雙親選擇官舍應當有所考慮,能到江南的州郡任職還算可喜。那里有萬艘裝滿糧食的船只相連,還有眾多歌女演奏音樂。處理公文和公務之余有閑暇,也該想想人生要及時行樂。
三吳:古地區名,說法不一,一般指吳興、吳郡、會稽。
桐廬:今屬浙江,景色秀麗。
狂奴:指東漢隱士嚴子陵,他曾拒絕光武帝劉秀的征召,隱居桐廬富春江畔。
初冠惠文:惠文,法冠,這里指年少任司法官。城旦:秦漢時的一種刑罰,這里代指法律。
奉常:即太常,掌宗廟禮儀。劍履:大臣陪侍皇帝時可佩劍穿履,這里指陪侍皇帝。
華省:指尚書省。彈冠:比喻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
釣臺:指嚴子陵釣臺。洗耳:表示厭聞塵俗之聲,有歸隱之意。
白粲:精米,這里指運糧船。
紅粧:指歌女。三千指:形容歌女眾多。
簿書期會:處理公文和公務。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江公著即將前往吉州任職,可能有歸隱想法。蘇軾寫此詩為其送行,既肯定他的才能,又對他的選擇表示理解,同時祝賀他到江南任職。
這首詩主旨是送江公著赴任吉州。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將寫景、抒情、說理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是蘇軾的代表作,但體現了他贈別詩的風格,展現了他對友人的關懷和勸慰。
江上青山山外江,遠帆片片點歸艭。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
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足,化龍升。 歸根復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
窗外橫山入畫,門前流水堪聽。洞天幽處少人行。不是塵寰路徑。占得靜中風月,卻迥鬧里人情。湛然六識自安寧。一任閑歌閑詠。
九夏天長暑熱,三秋山后清涼。一川禾黍正蒼蒼。了見西成有望。論甚天涯海角,盡他關外山荒。目前無事即仙鄉。且恁隨緣豁暢。
說破勞生如夢。個個昏迷虛夢。默地悟心開,達了真通清夢。清夢。清夢。誰信真人無夢。
我愛秋陽天氣,一指云路無迷。何勞身外覓曹溪。了見三身四智。莫問天機深遠,休尋大道無為。目前認得這些兒。便是全真苗裔。
多幸遭逢處,知交信有恩。 偏承相見重,頻沐厚光榮。 眷戀常推許,人情每普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人生四大{上物下心}是空,何個不覓出煩籠。 造罪人多作福少,所以眾生長受窮。 堅修苦行仍本分,禁戒奢華并不同。 今生努力勤精練,冥路不溺苦海中。 日逐持經強發愿,弘道回去莫難逢。 唯報往來游禮者,這回巡謁一層層。
松江舍北。正水落晚汀,霜老枯荻。還見青匡似繡,紺螯如戟。西風有恨無腸斷,恨東流、幾番潮汐。夜燈爭聚微光,掛影誤投簾隙。 更喜薦、新篘玉液。正半殼含黃,一醉秋色。纖手香橙風味,有人相憶。江湖歲晚聽飛雪,但沙痕、空記行跡。至今茶鼎,時時猶認,眼波愁碧。
漸滄浪、凍痕消盡。瓊絲初漾明鏡。鮫人夜翦龍髯滑,織就水晶簾冷。鳧葉凈。最好似、嫩荷半卷浮晴影。玉流翠凝。早枯豉融香,紅鹽和雪,醉齒嚼清瑩。 功名夢,曾被秋風喚醒。故人應動高興。悠然世味渾如水,千里舊懷誰省。空對影。奈回首、姑蘇臺畔愁波暝。煙寒夜靜。但只有芳洲,蘋花共老,何日泛歸艇。
紅蘭吐艷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 珠珮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云高。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凄涼寶鈿初分際,愁絕清光欲破時。 留與人間作佳話,綠窗瓊戶老蛛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