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江湖不在眼,塵土坐滿顏。
系舟清洛尾,初見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曉鏡開煙鬟。
持此娛使君,一笑簿領間。
使君如天馬,朝燕暮荊蠻。
時無王良手,空老十二閑。
聊當出毫末,化服狡與頑。
勿謂無人知,古佛臨清灣。
赤子視萬類,流萍閱人寰。
但使可此人,余事真茅菅。
江湖不在眼,塵土坐滿顏。
系舟清洛尾,初見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曉鏡開煙鬟。
持此娛使君,一笑簿領間。
使君如天馬,朝燕暮荊蠻。
時無王良手,空老十二閑。
聊當出毫末,化服狡與頑。
勿謂無人知,古佛臨清灣。
赤子視萬類,流萍閱人寰。
但使可此人,余事真茅菅。
江湖不在眼前,灰塵滿面。我在清洛河的盡頭系舟,初次見到淮南山。淮山相互嫵媚美好,如清晨鏡子中散開的發髻。用這美景讓你愉悅,在公文堆里展露笑顏。你如天馬般出眾,早上在燕地,晚上就到荊蠻之地。可惜沒有王良那樣的好手,只能空自老去。暫且施展些小才能,教化那些狡黠頑固之人。不要說沒人知道你的善舉,古佛正臨著清灣。把萬物當作赤子,像看流萍一樣看人間。只要能成就這些人,其他事都如茅草般微不足道。
坐:徒然,空。
洛尾:洛水的下游。
煙鬟:形容山巒秀麗,如同女子的發髻。
使君:指程七表弟。
簿領:指官府的文書。
天馬:駿馬,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王良:春秋時晉國的善御者。
十二閑:指天子養馬的地方,這里指駿馬。
毫末:比喻微小的事物,這里指小才能。
赤子:嬰兒,比喻百姓。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蘇軾友人程七表弟要去泗州任職,蘇軾作此詩相贈。當時社會官場人才可能未得到充分任用,蘇軾對友人既有惜才之情,也有鼓勵之意。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表達對友人才能的肯定和未遇明主的惋惜,鼓勵友人到任后有所作為。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善用意象和典故。在蘇軾送別詩中展現出對友人的關懷和對社會人才境遇的思考。
無奈聲聲杜宇頻,木香猶有一分春。檐頭分得清香到,卻謝尋常過路人。
尚憶彈琴跡未遐,長懸舜日照晴沙。光搖玉嶺千層雪,影落瑤池一夜花。利國曾聞稱晉寶,和羹又得共天家。憑欄忽見薰風起,銀漢橫波映淺霞。
十二呆郎欲決疑,瞿曇嚼飯喂嬰兒。若教知有衲僧事,終不人前鼓口皮。
淡淡春晴晚,窗前燕子飛。酒杯誰共飲,詩筆自孤揮。上冢家山遠,下湖仙苑稀。空多冶游者,扶醉趕門歸。風花郭店路,靈井隔云溪。渡水魚爭出,隨山鶯亂啼。只疑身未老,不信夢還迷。今日逢寒食,西湖春草萋。
鳳凰臺上吹簫侶,同伴月明鳳舞。十二樓臺,三千世界,眼見微塵如許。高寒逼處。浸肅肅肌膚,不勝涼露。桂影搖寒,清輝濯苦更風御。泠泠環佩齊楚,望瑤京縹緲,步虛聲下。露濕云鬟,光瑩玉臂,遍惹天香衣素。擬身何處。逐神仙侶伴,瓊宮玉宇。便欲驂鸞,兩兩踏云歸去。
吳公臺下路,風散野棠花。莫怨游魂遠,蕪城亦帝家。
鶴發垂肩儼壽星,兒童扶立耀門庭。存如掣電何須計,生已垂光不足驚。虛火上沖心即爍,酸風斜拂眼還明。繁華閱盡俱螢爝,自許焚身入化城。假合分明兩鬢秋,鮑郎衫袖帶膏油。衰顏自分隨灰滅,急景何妨秉燭游。得火常時能暖腹,避煙終夜只搖頭。卻疑南極星辰現,一點光芒落海陬。
羊棗經霜罅。記當年、狂歌曾點,甘同嗜鲊。老干虬柯三四本,冷翠幽光團射。曾脫帽、行吟其下。一自人纏風木恨,剩支楹、仄磴欹危怕。蘿葛翳,鼪鼯掛。三年淚為思親灑。葺亭軒、崢泓明瑟,重開圖畫。粉壁疏窗仍靚好,拭盡塵埃野馬。果熟也、莫從人打。不是瀼西饒靳惜,是前人、口澤斯存者。歌纂纂,蔭堪藉。
春深空度可憐宵,江岸風沙好寂寥。人問孤舟多少恨,五更寒雨報芭蕉。
無計還山且少留,只憑書問說幽憂。已將少壯供離別,剩把殘年約釣游。聽夜雨時須對榻,有垂楊處要登樓。羈禽可有歸飛意,浩蕩惟應趁白鷗。
寒多草亦未抽芽,漫說春今一半加。試向小園閒點檢,忽逢一樹木瓜花。
茂陵一土勢嶙峋,廢苑荒涼草不春。俯視功臣陪葬地,野花來薦李夫人。
壁鐙熒熒天未曙,仆夫促駕出村樹。亂峰攢攢青接天,懸流千尋飛瀑布。石梯險滑級不分,健馬力爭下蹄處。長歌行路關山難,蟻緣九曲云崖間。星精搖搖仰可攀,積雪耀日秋風寒。馬蹄碎兮人力竭,一關橫界長天碧。我思開山煩五丁,鑿穿石穴通青冥。又欲移山效愚公,眼前障礙一掃空。吁嗟乎!所欲安可得,不若卸肩且休息。
北牖清風正滿床,東坡野菜漫充腸。華池自有醍醐味,丈室仍聞薝卜香。
海風吹梅樹,十日閉門中。坐惜繁華過,墻頭數落紅。行樂三春好,春來轉劇愁。鄉心悲遠望,莫上最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