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賈訥倅眉二首 其一
當年入蜀嘆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
童子遙知頌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
鹿頭北望應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
我老不堪歌樂職,后生試覓子淵才。
當年入蜀嘆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
童子遙知頌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
鹿頭北望應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
我老不堪歌樂職,后生試覓子淵才。
當年入蜀感嘆空手而歸,沒見到峨眉怎肯再來。兒童們早知道要贊頌你,你已先洗凈了酒器。在鹿頭關北望應能遇見大雁,人日這天東郊還有梅花。我年老了不能寫歌來贊美你盡職,年輕人試著尋覓像王褒那樣的才華來寫吧。
倅:副職,這里指賈訥任眉州副職。
襦袴:本指短衣和褲子,這里指百姓對地方官的贊頌。
樽罍:酒器。
鹿頭:鹿頭關,在四川德陽北。
人日:正月初七。
子淵:王褒,字子淵,西漢辭賦家。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是賈訥要去眉州任副職時,作者為其送行所作。當時作者可能已年老,對友人赴任有諸多情感。
此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賈訥赴眉州任職,特點是情感豐富,既有對友人的期待,又有自身感慨。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般風貌。
香擅中山酒,甘分大谷梨。已非茲土易,況乃故人赍。雪壓漕漕滴,霜雕顆顆齊。便須供老母,未敢及荊妻。
乞食叩門出,攜鋤候雨晴。啼林山鳥悅,過竹曉風清。入澗知云重,分畦到月生。生涯予自足,辛苦一身輕。
巫山光欲晚,陽臺色依依。彼美巖之曲,寧知心是非。朝云觸石起,暮雨潤羅衣。愿解千金佩,請逐大王歸。
蘭萎栽不長,玉毀恨徒深。誰念蹣跚日,空馀感慨心。文場雖角逐,病覺忽侵尋。月下思英爽,悲懷滿素琴。
銀旗金甲渡巴西,靈武城樓已萬幾。一札祗聞元帥命,五箋合待使臣歸。未聞請表更追表,且看黃衣換紫衣。天性非由人偽滅,何緣尚父結張妃。
談禪昔愛祁居士,咳唾天花落石床。自向花邊見天女,至今不散夢魂香。
久負煙霞想,多為汗漫游。誰知嶺外客,獨上斗南樓。碧樹藏蠻邏,清歌發蜑舟。西山馀爽氣,早晚是新秋。
萬井火熬波里雪,十州雷送雨前春。
雨晴江館洞云歸,桑落人家半掩扉。好是癡翁真不俗,揮毫便作米元暉。
別乘風流邁昔賢,澄江堂下剩栽蓮。秋來更有江湖思,睡鴨殘蘆帶暝煙。
三十年來我,因公盡信書。龍門占臥虎,漢室用良狐。松柏千秋客,河山一冢孤。自通今古變,冷眼看輿圖。
永夜風翻海,終朝雨蔽天。乍醒猶有夢,多冷卻思綿。白浸千秋雪,青沉萬灶煙。惟應洗兵馬,喜氣溢山川。
艓子小于葉,早秋江上行。風波千古轉,天地幾時平。病骨憐滄海,凡才恥圣明。不眠聞短吹,故國亦飄零。
平臺新賦許誰賢,惟有相如賜獨偏。若要上林天子問,吮毫應更十余年。
碎玉殘春百不辭,傳來消息不勝疑。成灰空付漫天劫,埋骨難忘入地悲。漂泊關山憑所寄,追隨鶯燕更留誰。勸花莫作邯鄲夢,夢醒黃粱也是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