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箜篌引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
屈平沉湘不足慕,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
屈平沉湘不足慕,
大人啊大人啊,你提著酒壺要去哪里呢。屈原投湘水而死不值得羨慕。
公:對人的尊稱。
提壺:提著酒壺。
焉如:到哪里去。
屈平:即屈原,名平,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投汨羅江而死。
《箜篌引》屬于相和歌辭,其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社會動蕩、人們思想觀念多元化有關。詩人或許看到了社會的種種不如意,對傳統的道德觀念和人生選擇產生了新的思考,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傳統價值觀的挑戰,以直白的語言展現出詩人超脫的思想。它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的多元性,反映了部分文人的精神追求。
獨上崧臺一聽鐘,憬然翻憶往年冬。林飛暮雨驚雄雉,州卷朝風泣亢龍。峽口石聲無漢陣,欄邊樹色有秦封。不堪望入崖門去,如此傷心又幾重。
青鏡休相照,愁人未有顏。年豐偏乏食,時至尚扃關。云白花迷路,霜黃葉滿山。扁舟安所往,魚蟹足西彎。
山下江清水見沙,杖頭沽醉酒旗家。多情黃菊知人意,故放籬邊三四花。
天上疑應近,人間語不聞。影懸愁度鳥,光落壓流云。平野三吳合,清渠幾道分。煙花睥睨沒,春色漫成文。
小干學魚叉,空心蟻竇紗。參天今百尺,不解作飛花。
木落不離根,菊槁不離枝。人懷父母心,豈愿生別離。皇路謇幽蔽,民用嬰百罹。南枝棲越鳥,忍逐北風飛。北風藐萬里,分此無回期。骨朽化為塵,魂魄將南歸。生為結發婚,死為同穴鬼。豈意冰上緣,淪沒隔萬里。半鏡隨塵沙,嫁衣在巾笥。紅絲倘未絕,白首尚歸止。心隨碣石云,淚落銅盤水。云飛會南來,水流還北注。此生不可期,心期勖來世。萬馬蕭蕭來,萬矢的的鳴。蛾眉逐羈縶,淚盡眥血零。偷生愧夫天,寧死化鬼燐。昭質誓不污,九死志靡徵。紅玉隨劍光,晶熒貫列星。遺胔葬螻蟻,冢墓高媧陵。封狼藐萬里,風雪饒陰山。地荒走蛇豕,俘縶去不還。高門誰氏子,受驅牧猳犍。去時紈褲敝,氈毳不蔽寒。夜夜望北斗,不逐南箕旋。父母生我初,拊我掌股間。豈意越在茲,撫身空自憐。杞國天柱傾,哀我鞠子疚。蒼鵝飛沖天,妖星大如斗。簾下玉床移,山摧石鰲負。河南吊遺黎,原野骨未朽。北邙望孤陵,古木叫猿狖。朔風吹塵沙,天寒薄翠袖。南云山萬重,去去莫回首。
握粟詹予美,端蓍竟我欺。前魚如未棄,下鳳故應遲。荏苒驚吹律,凄涼憶履綦。漫餐妃子秀,虛嚙舍人飴。懶去初侵鬢,顰回恰到眉。淚痕留琥珀,花勝淡燕支。露遣冰紈冷,風傳畫角悲。題盤緣伯玉,搗素事班姬。苦海填愁遍,盟山著恨移。秋深仍系帛,日入已棲塒。石闕何能解,刀頭尚可期。三緣經曲折,五內幾妍媸。塵掩菱花鏡,心搖桂葉旗。何妨梁下信,更作有情癡。
促織來何處,秋風暗與期。苦吟人不解,多恨爾如知。獨枕難安夜,寒衣欲及時。凌晨攬清鏡,一半巳成絲。
七日山中已爛柯,豈期再為道人過?年來鶴馭經多少,縱有無終奈爾何!
梁脊連年姓誤標,兩州騷客瘦吟腰。月河月滿燕賀廈,佛國佛生虹掛霄。多士顏歡歌杜老,一輪香滿賦張喬。此途不止為科第,名節崔嵬看立朝。
一撣箋塵讀舊章,心槎夤夜復滄浪。行間依舊耽情句,偏又殘鉤照兩忘。
江南九月霜暗飛,秋光春色兩依稀。萬樹欲丹疑濕霧,千山如醉帶斜暉。畫史含情拂輕縞,解作秋妍秋不老。自識晴云慕錦林,莫疑赤燒連衰草。
春早仙芽出洞天,清泠堪試惠山泉。年年采擷占雷候,片片鎗旗愛雨前。一院真香烹野服,幾杯沉困破愁眠。月團諫議恩元渥,祇閱斜封愧玉川。
閶闔既洞啟,龍樓亦高辟。兩宮集鸞步,二闈引通籍。伊爾事清途,紛吾供賤役。
箬笠朝朝共頂天,憑高著眼見媸妍。始知西漢冥鴻翼,未結揚州老鶴緣。蜂背幽蘭真致主,馬銜秋草尚思邊。閑來萬事心灰盡,不信風吹燼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