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
先生依舊廣文貧,老守時遭醉尉嗔。
汝輩何曾堪一笑,吾儕相對復三人。
黃雞唱曉凄涼曲,白發(fā)驚秋見在身。
一別膠西舊朋友,扁舟歸釣五湖春。
先生依舊廣文貧,老守時遭醉尉嗔。
汝輩何曾堪一笑,吾儕相對復三人。
黃雞唱曉凄涼曲,白發(fā)驚秋見在身。
一別膠西舊朋友,扁舟歸釣五湖春。
先生依舊像廣文館博士一樣清貧困頓,年老的太守不時遭到醉尉的嗔怪。你們這些人哪里值得一笑,我們幾人相對而坐還是三人。黃雞報曉唱著凄涼的曲調,白發(fā)在秋意中驚覺已長在自己身上。與膠西的舊朋友一別,我將乘扁舟回去在五湖春日里垂釣。
廣文:指廣文館博士,官職清苦。
老守:詩人自指,當時蘇軾任密州知州。
醉尉:用李廣夜遭醉尉呵斥典故,這里指遭人嗔怪。
吾儕:我們。
黃雞唱曉:黃雞報曉,象征時光流逝。
五湖:春秋時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于五湖,這里表示歸隱之意。
此詩創(chuàng)作于蘇軾任密州知州期間。當時蘇軾仕途不順,遠離朝廷,在地方任職。他在密州與趙明叔、喬禹功相遇,有感而發(fā)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fā)詩人仕途坎坷、時光易逝的感慨,以及歸隱的愿望。其特點是情感深沉,用典自然。在蘇軾的詩作中,體現(xiàn)了他在困境中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頹齡淹困疾,卻喜見豐年。露積村村獲,官租迭迭蠲。牛羊連下澤,雁鶩際平川。本自無桴鼓,幽居且熟眠。太平本無象,有象在田疇。禾黍聞皆熟,雞豚散不收。池塘梧葉雨,籬落豆花秋。樂歲人歡聚,熙然不外求。
緩帶輕裘粵海回,忠臣恩詔日邊來。建牙開府奇男子,勒鼎銘鐘大將才。專閫軍威宣玉斧,中天月色照金罍。祭遵雅有投壺興,燕寢凝香屢舉杯。矍鑠翁真海內(nèi)推,幾年偃伯奏靈臺。一家兒女恩猶割,萬里欃槍力可回。金紫半逢青眼里,功名都向赤心來。燕然山上風云壯,濡筆銘勛待雋才。
吾友永夫古狷者,不義予之弗受也。十年臥病時掩關,戶外紛紛看野馬。當年側身五塢山,予亦結廬山之下。己畦先生盛生徒,擯斥偽體親《風》《雅》。時予年才十六七,不克升堂聽《諴夏》。韓門磊落多奇才,镠鐵銀鏤盡爐冶。永夫之詩比昌谷,永夫之窮過東野。先生曰吁子來前,有粟可分館可假。朱門時亦饋梁肉,掉頭不應如聾啞。龍蛇道厄先生殂,侯芭有淚時傾瀉。幾年漂泊東西游,到處逢人皆竊罵。爾我重訂云龍交,歲惟作噩月當且。新知落落無幾人,略如陶謝結白社。?溪沈子筆最奇,手掣神光仡?閜。葑田吳郎多態(tài)度,婀娜欲弄河間姹。永夫出語必驚人,鏤脅穿心慎揮灑。自鄶以下皆無譏,兒子紛紛鄙紈褲。一日對我頻縐眉,鄰家老婦顏如赭。惟鵲有巢鳩居之,依舊淹留無片瓦。入門家徒四壁立,短衣往往不掩踝。孺子黑廋弟凍皴,新詩盈帙欣可把。近來又復學古澹,刻玉作鉤改作銙。囑我試作《移居詩》,萬壑冰壺雜土苴。永夫,永夫!敘君生平有如此,嗚呼吾意其誰寫!
一池寒水綠粼粼,池上初梅白未勻。誰念酒旗飛動處,唐朝曾住作詩人。
無人橋上醉婆娑,腳力危時可柰何。賀監(jiān)未應真落井,屈平到底也隨波。浮云世事黃糧夢,斜日秋風薤露歌。點檢交情能有幾,柴門今后雀堪羅。
曾讀豐碑渤澥東,開疆猶仰大王風。闔門骨肉杯羹底,千里江山錦繡中。明代興亡歸劫數(shù),史家成敗論英雄。似聞鹿耳鯤身畔,嗚咽潮聲早晚同。蜃氣樓臺轉眼空,有明碩果黯然終。雄心已死田橫島,疏草都歸鮑氏驄。廟貌九重頒祀典,祠官三肅式齋宮。而今率土圖王會,海不揚波處處同。
不道西游爾許難,萬峰高下渡桑乾。亂鴉雪緊荒城暮,叢雁天低斷角寒。燕市莫尋當日伴,并州且作故鄉(xiāng)看。到時尺素煩馳寄,及與梅花報歲闌。
倏忽驚年換,衰頹喜見春。逢迎吾已老,經(jīng)過客來頻。雪壓塵氛凈,花含雨露新。卻思供奉日,恩禮倍精神。頹齡躋七十,世謂古來稀。禮俗多從簡,塵勞久息機。春前云黯澹,雪后雨霏微。卻憶少年日,看人扶醉歸。
舊歲連新歲,涼床又暖床。山川屏里畫,時刻篆中香。畏壘安吾土,支離飽太倉。若教身再健,鶴背入維揚。
曉入姑蘇市,閶門系短篷。老人元不食,買餅飼山童。
先帝事清穆,端居重無為。權奸竊乾柄,王綱失其維。氛隮翳重離,白日無光輝。我皇纘先緒,再掃增朗熙。揖遜嘉唐虞,不與戎衣期。朱闥列英髦,文旟坐龍夔。運去終復回,道在詎云謎。四海皆弟兄,豈為游子悲。陟彼北顧樓,遙望燕臺城。亭亭入云端,閶闔夾層扃。極樞亙南北,分野隔杳冥。念子昔年少,詞垣著奇英。待詔趨內(nèi)庭,出入供承明。丈夫志四海,豈為林壑盟。征雁背人翔,孤鳴索其朋。明德期不爽,離思奚足形。
齊云殿閣儼仙居,別有層樓俯萬閭。桐葉自承莖露渥,葵花元向日光舒。牙簽玉檢清相映,宮月檐星步獨虛。海內(nèi)簪纓盡傾蓋,乾坤何必訪樵漁。
不但烹三庶,東宮亦屢危。元來玉環(huán)子,別有錦繃兒。
氣味相親有幾人,知交握手見天真。嗣宗才藻能超俗,叔度襟懷果絕倫。文陣聲名推卓越,詩家格律著精純。著鞭愧我難追步,辛苦還期共指陳。
東風才轉律,得氣著鞭先。畫作乘鸞女,居然跨鶴仙。六裳憐瘦骨,瓊佩逐哀弦。何事層霄去,仍留一線牽。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