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叔通元弼坦夫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傾倒。當年或齟齬,反復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鄰保。有如袁伯業,苦學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勁立風中草。宦游甑生塵,菽水媚翁媼。
我窮交舊絕,計拙集枯槁。三子尤見存,往復紛纻縞。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陽道。愿存金石契,凜凜貫華皓。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傾倒。當年或齟齬,反復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鄰保。有如袁伯業,苦學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勁立風中草。宦游甑生塵,菽水媚翁媼。
我窮交舊絕,計拙集枯槁。三子尤見存,往復紛纻縞。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陽道。愿存金石契,凜凜貫華皓。
田三過去是我的同僚,對我總是十分傾慕。當年我們或許有過意見不合,但反復相處后愈發覺得投契。寇三曾是我的治下百姓,以孝悌之行感化鄰里。他如同東漢袁伯業,刻苦學習直至衰老。石生是我同鄉之子,如風中勁草堅韌不拔。雖為官清貧到甑中生塵,卻能用粗茶淡飯讓父母歡顏。我窮困潦倒時舊交漸疏,笨拙無計只落得形神枯槁。幸得這三位友人始終關懷,往來問候如麻絹般頻繁。他們迎我于淮水之北,送我至睢陽道上。只愿我們的情誼如金石般堅固,凜凜長存直至白發暮年。
傾倒:傾慕、欽佩。
齟齬(jǔ yǔ):意見不合,矛盾。
孝弟(tì):即孝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袁伯業:東漢袁遺,字伯業,《三國志》載其“有冠冕之節,學問兼通”,以好學著稱。
勁立:堅韌挺立。
宦游甑生塵:指為官時清貧,炊具(甑)久未使用積滿灰塵。
菽(shū)水:豆與水,代指粗劣的飲食,此處指用簡樸的食物奉養父母。
纻(zhù)縞(gǎo):麻與白絹,代指往來的問候或禮物。
金石契:如金石般堅固的情誼。
華皓:白發,代指老年。
此詩為黃庭堅與友人田三、寇三、石生(叔通、元弼、坦夫)離別時所作。黃庭堅一生仕途坎坷,此時期可能處于困頓之中,舊交漸疏,而三位友人始終關懷,故通過此詩表達對真摯友情的珍視。具體創作時間或與某次調任(如離開地方官職)相關,反映其人生低谷時的情感依托。
全詩以“留別”為核心,通過對三位友人不同特點的細致刻畫(同僚、部民、邑子),展現困境中友情的珍貴。語言質樸無華,情感真摯深切,是黃庭堅“以俗為雅”詩風的典型體現,亦為古代友情詩中的平實佳作。
翠微白云里,逢秋思一登。聳身躡云壁,飛泉搖古藤。洞豁海天際,坐見萬景澄。飲澗動群鹿,宴林逢真僧。邀我宿化城,珠林懸古燈。寥寥片月上,悄悄天籟凝。因悲向城市,塵發秋相仍。
布谷催耕最可憐,聲聲只在綠楊邊。夕陽江上雨馀天。滿地蓬蒿無舊陌,幾家桑柘有新煙。戰場開盡是何年。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十里秦樓近灞橋,簫聲何處起岧峣。珠簾百尺東風里,雙鳳聯翩逐翠翹。
冰簟銀床暑未收,時看螢火墜高樓。明河盡向西南瀉,一夜金風萬斛秋。
曹娥廟貌枕江湄,南北行人合孝思。有智不爭三十里,千年黃絹一廳碑。
仙掌初開玉露清,瑞看堯莢向秋榮。香飄桂殿分旌影,樂散珠宮雜佩聲。琮帛迥陳王會盛,星辰切望泰階平。亦知華祝年年事,別有丹箴效廣成。
老境日蹉跎。無計逃他百病魔。強打支撐相伴住,難呵。也是先生沒奈何。耳重眼花多。行則欹危語則訛。暗地自憐還自笑,休么。智者能調五臟和。
種朮耕云不厭勤,林間著我作閒人。漁磯沙渚江洲上,極目天涯總是春。
山行彌日山益奇,亂峰挾翠如吾隨。游人聯蟻度林杪,細路一線云間垂。茫然四顧動心魄,嵐光蕩秀浮雙眉。路回寶剎忽風墮,大鵬九萬離天池。林煙媚景翳復吐,欲見不見神護持。松藏雷雨太陰黑,泉迸巖藪銀虹馳。我來青帝已回馭,太古殘雪猶離離。一聲啼鴂百花落,兩崖紅雨春淋漓。笑驅虎豹坐盤礴,悠悠萬古歸支頤。須臾興盡下寥廓,長風又送云邊詩。蓬萊兜率杳何處,無乃造物移于斯。往年夢里記曾到,先聲已為猿鶴知。惜無奇語勒丹壁,坐令清賞成絕癡。斜陽忽將瞑色至,山靈應怪歸鞍遲。人間勝事忌多取,毋使樂極還生悲。
酒瀉銀壺莫近傍,怕驚花睡損殘妝。擬題報答春風句,也恐春風未敢當。
太平時。寶殿垂衣治。馭左右賢俊,萬國執玉助祭。涼秋九月霜華飛。感發純孝,五室配上帝。紫漢入夜凝霽。房心下,泛華芝。大田棲糧,歲功成,農歌沸。復道躬拜,肅迎神嬉。漏聲遲。玉磬響,遞清吹。嘉薦升雕俎,柘槳屢酌幾醉。云扶靈駕欻若歸。天意留顧,萬福如山委。便御丹闕,布為皇澤,與民熙熙。遠觀唐虞,未有如茲盛禮。愿常遇鳴鑾,三歲親祠。
紛紛月掛樹,征人念行路。行路何茫茫,誰為供屝屨。努力治蕪穢,公歸定非暮。東門會祖道,嘆息兩疏傅。滌器當自今,歸歟不愆素。
漁舟一個兩個欸乃歌聲,楊柳三株四株低垂金線。佛祖玄機,十分成現。魯公亭上來來往往,多少衲僧阿誰親見。見沙禽已在浮洲岸。
春去蝶先知,花落蜂難綴。草綠庭空不見人,愁共天無際。鑿沼種荷看,水淺荷錢細。惟有青苔最可憐,欲上人衣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