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驥子駿佚老堂二首 其二
我從廬山來,目送孤飛云。
路逢陸道士,知是千歲人。
試問當時友,虎溪已埃塵。
似聞佚老堂,知是幾世孫。
能為五字詩,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節,自號葛天民。
我從廬山來,目送孤飛云。
路逢陸道士,知是千歲人。
試問當時友,虎溪已埃塵。
似聞佚老堂,知是幾世孫。
能為五字詩,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節,自號葛天民。
我從廬山歸來,目送那孤飛的云朵飄向遠方。途中偶遇一位陸姓道士,看模樣便知是長壽的仙人。試著詢問當年的故友,曾經的虎溪如今已化作塵埃。隱約聽聞這佚老堂,不知是陶家第幾代子孫所建。你能寫出精妙的五言詩,還常戴著濾酒的頭巾。人們稱你為小靖節,你則自號為葛天民。
孤飛云:孤獨飄飛的云,喻指超脫塵世的意象。
千歲人:長壽之人,此處指陸道士有仙風道骨。
虎溪:廬山名溪,典出“虎溪三笑”(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代指往昔交游之地。
埃塵:塵埃,喻時間流逝、物是人非。
佚老堂:陶驥(字子駿)的居所,“佚老”意為安享晚年。
五字詩:五言詩,陶淵明以五言詩著稱。
漉酒巾:用陶淵明典故,其曾以頭巾濾酒,喻率真灑脫。
小靖節:靖節為陶淵明謚號,此處稱陶驥為“小靖節”,贊其品格似陶。
葛天民:上古葛天氏之民,喻生活閑適、與世無爭之人。
此詩為蘇軾贈友人陶驥(字子駿)之作。陶驥以隱逸自適、詩才出眾聞名,其居所“佚老堂”為安閑之地。蘇軾游歷廬山后,途經遇道士,觸發對故友的追憶,遂作此詩贊陶驥似陶淵明般高潔,契合其晚年隱逸的生活狀態。
全詩通過廬山行遇、虎溪追憶、佚老堂寫照等場景,刻畫陶驥的才德與風范,將其比作陶淵明,既突出其隱逸品格,也表達詩人對淡泊生活的向往,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
行樂興懷濃,歡游酒盞空。久諳塵外趣,殊乏世間功。徑竹題新綠,庭花掃落紅。短筇歌霽月,長袖挹天風。歡笑樂常彝,何曾浪皺眉。忘懷頻喚酒,得意數吟詩。徑草含煙軟,庭花過雨奇。歌酣天宇闊,睡足夕陽遲。
經年不復到庭除,又見秋風柳欲疏。看罷巧樓歸小閣,床頭重撿近來書。
悵望城東北,遠風增客愁。生涯自流水,人世本虛舟。淚向清時墮,身當未老投。誰能齊萬物,長嘯憶莊周。
廿載人高大隱名,鹿門紫氣映東瀛。靈萱特并莊椿茂,玉樹雙聯竇桂榮。伯氏南宮行曳履,仲方北闕正持衡。金陵江鯉仙莖露,并入瓊筵佐壽觥。
舊家國,頓時拋卻,茫茫誰念生死。兩三聲叫凄涼甚,能把斷魂招起。千萬里,也則為,主人家室謀生計。朋曹剩幾。對著個空籠,燈兒慘澹,勾起許多事。吾和汝,同是天涯客子。江湖風雨中耳。可憐一對雙飛伴,死在異鄉他地。君已矣,我還在,沉浮世事追名利。悲歡似此。待訴與蒼天,蒼天不語,我自淚如洗。
龍女殷勤道姓名,淩波池上乞新聲。周公不入君王夢,誰與蒼生致太平?
盛名喚作西風客。獨殿群芳留醉魄。嫣然一笑出紅塵,莫向人間悲譴謫。多情不待勤攀折。冷淡無言秋水隔。儂今與汝結同心,共拒寒霜浮大白。
素抱居山志,今番始有涯。琴床臨砌竹,棋局近庭花。詩興常便酒,蔬腸漸畏茶。清閑兄自樂,世事絕無些。
欲繼許君龐老,捫心自忖須知。同心同德做修持。稍有相霞遠離。三個不如兩個,兩人談是談非。孤云野鶴任東西。豈有纖毫縈系。
黃河船畔曳裾人,轉眼東風萬事新。窮病布衣全似汝,只殘詩筆尚如神。
偶爾相逢泗水濱,一舟誰主復誰賓。論心久已同清白,不作平時祓禊人。
兒童農婦擁來看,抱草進門。端粥進門,鄉土人情分外新。今宵淮海初眠夜,夜靜更深。已到更深,猶念樓中粉淚人。
哺烏在林,遺我好音。起處攸寧,式慰母心。
屈平作頌獨稱渠,曾比西山立懦夫。君子得輿知有待,高林碩果未嘗無。
蕭條猶見典刑垂,鐵干銅標迥自持。鎮定轉憐風勁后,孤清遙對月明時。危巢蔽日棲烏老,瑞骨留仙夢鶴知。幾度宮墻鳴夜雨,凄凄如響壁間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