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八觀 真興寺閣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
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
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
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頳。
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棱。
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
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勝。
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
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
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
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頳。
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棱。
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
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勝。
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
山川與城郭,模糊一片難以分辨形狀;市井的人聲與鴉鵲的鳴叫,喧囂混雜成一片聲浪。這閣樓究竟有多高?是何人所修建?側身可目送落日西沉,伸手能攀折天上的繁星。當年的王中令(王彥超),砍伐終南山的紅樹;他的畫像留在閣中,鐵面棱角分明目光如鋒。他身高八九尺,與高閣一樣崢嶸挺拔;古人雖行事暴烈,卻能做出令今人震驚的壯舉。登閣之人尚且氣喘吁吁,建造者又該是如何強???何不觀此高閣,可見建造者的勇敢與英武。
漠漠:模糊不清的樣子。
浩浩:盛大、喧囂的樣子。
幾何:多少。
營:建造。
引手:伸手。
王中令:指王彥超(914-986),北宋初年將領,曾任中書令。
斫(zhuó)木:砍伐樹木。
南山頳(chīng):終南山的紅色樹木,頳指紅色。
寫真:畫像。
崢嶸:高峻突出的樣子。
暴恣:暴烈任性。
呀喘:張口喘氣。
勝:承受,勝任。
英:英武。
蘇軾于嘉祐六年(1061年)任鳳翔府簽判期間,遍訪當地名勝,作《鳳翔八觀》組詩。真興寺閣為前代所建,詩人登閣后,由閣的高峻聯想到建造者王中令的事跡,遂作此詩以贊古人壯舉。
此詩通過描繪真興寺閣的高峻及其建造者王中令的英武,贊頌古人勇毅精神,意境宏闊,語言質樸,體現了蘇軾早期詩歌關注歷史與現實的創作特點。
樽前爭量句爭妍,舊徑低徊憶往年。但使園林容客醉,便非我有亦欣然。
東風易主始經過,挈伴簪裾狎薜蘿。便恐煙霞遂成癖,花時載酒醉時歌。
書一紙。小砑吳箋香細。讀到別來心下事。蹙殘眉上翠。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兒里。針線不忺收拾起。和衣和悶睡。
舊一紙。小砑吳箋香細。讀到別來心下事。蹙殘眉上翠。 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兒里。針線不忺收拾起。和衣和悶睡。
五云金碧拱朝霞,樓閣崢嶸帝子家。 三十六宮簾盡捲,東風無處不楊花。
斷岸連蒼山,寒巖多積雪。 中有萬古泉,淙淙聲不絕。
嵯峨云影幾千重,高出塵寰迥不同。 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蓮花里梵王宮。 鶴驚秋露三更月,虎嘯疏林萬壑風。 試拂花箋為覓句,詩成自適任非工。
金色界中兜率景,碧蓮花里梵王宮。 鶴驚清露三更月,虎嘯疏林萬壑風。
夜飲何所樂,所樂無喧嘩。 三杯淡??醁,一曲冷琵琶。 坐久香成穗,夜深燈欲花。 陶陶復陶陶,醉鄉豈有涯。
疊穎叢條以欲流,午陰濃處聽鳴鳩。 兒童賭罷榆錢去,狼藉春風漫不收。
梨花隨月過中庭。月色冷如銀。金閨平帖陽臺路,恨酥雨、不掃行云。妝褪臂閑,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沉。 洞簫清吹最關情。腔拍懶溫尋。知音一去教誰聽,再拈起、指法都生。天闊雁稀,簾空鶯悄,相傍又春深。
徑蘚痕沿碧甃,檐花影壓紅闌。今年春事渾無幾,游冶懶情慳。舊夢鶯鶯沁水,新愁燕燕長干。重門十二簾休卷,三月尚春寒。
初撥琵琶,未肯信,知音真個稀少。盡日芳情,縈系玉人懷抱。須待化作楊花,特地過、舊家池沼。想綺窗、刺繡遲了,半縷茜茸微繞。舊時眉嫵貪相惱。到春來、為誰濃掃。新歸燕子都曾識,不敢教知道。長是倦出繡幕,向夢里、重謀一笑。怎得同攜手,花階月地,把愁勾了。
霜風連夜做冬晴。曉日千門。香葭暖透黃鐘管,正玉臺、彩筆書云。竹外南枝意早,數花開對清樽。 香閨女伴笑輕盈。倦繡停針?;ùu一線添紅景,看從今、迄邐新春。寒食相逢何處,百單五個黃昏。
好風明月自東來,歲酒先沾柏葉杯。 元氣機緘生萬物,壽星光焰燭三臺。 漢廷盡對賢良策,董子獨懷王佐才。 愿使斯民樂長治,熙然鼓腹上春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