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由彈琴
琴上遺聲久不彈,琴中古義本長存。
苦心欲記常迷舊,信指如歸自著痕。
應有仙人依樹聽,空教瘦鶴舞風鶱。
誰知千里溪堂夜,時引驚猿撼竹軒。
琴上遺聲久不彈,琴中古義本長存。
苦心欲記常迷舊,信指如歸自著痕。
應有仙人依樹聽,空教瘦鶴舞風鶱。
誰知千里溪堂夜,時引驚猿撼竹軒。
琴上的舊曲已很久未彈,琴中蘊含的古意卻始終留存。用心追憶常被舊調所惑,信手彈奏自然留下痕跡。應有仙人依樹靜靜傾聽,空讓瘦鶴乘風翩然起舞。誰能料到千里外的溪堂夜,琴聲常引驚猿撼動竹軒。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順序作詩。
遺聲:指琴曲中留存的舊調。
古義:琴曲中蘊含的古雅意趣與深層意蘊。
鶱(xiān):飛舉、高翔。
溪堂:指蘇轍(子由)所在的居所,或兄弟二人曾共居的溪畔書齋。
此詩為蘇軾與弟弟蘇轍(字子由)的唱和之作。蘇氏兄弟常以詩琴交流,此詩或作于二人分處異地時。蘇軾通過次韻回應子由的彈琴詩,既贊琴藝之妙,亦寄兄弟相念之情。
全詩圍繞“彈琴”展開,由琴中“古義”起筆,通過想象與渲染,將琴音的感染力延伸至仙人、瘦鶴、驚猿等意象,既凸顯琴藝的高超,又暗含對古雅文化的追慕,更傳遞出兄弟間心靈共鳴的溫情。
掛帆鳴越榜,擊汰奏吳歌。休訝江行險,人間孰不波。
歸臥江鄉久,時從檄召來。分藩到庾嶺,策馬去燕臺。圣主原無意,微臣自不才。孑然湖海客,知向幾時回。
行路難,不在山間與水間。水有漩復,山有崎嶇。城門大道,蕩蕩愁予。見人必恭敬,避人必欷歔。欷歔亦何為,恭敬亦須臾。人情不一,多兇少吉。
五柳如今宅,云間第一林。竹肥鞭筍出,松老茯苓深。鵝放臨池浴,鶯聽出谷吟。朝冠非懶戴,發自不勝簪。
清夜游西園,竹影亂秋月。穹色湛虛明,林光益奇絕。人間睡正著,那知此時節。坐觀衡陽移,領略風煙別。沆瀣洗天宇,一飲醒毛發。氣與南山高,青蒼助施設。池塘收綠凈,星斗轉空闊。微云點太清,須臾亦自滅。明朝問此境,勝處不可說。卻恐雞三號,開門走車轍。
蛇神飛上鳳凰枝,笑此一時彼一時。盡主陶朱尊救世,忽聞堪傲紺弩詩。吹盡狂沙千古事,吟成痛史寸心知。笑談臉刻黃金印,贏得人箋五草詩。
灶底蛙聲木上罾,洪濤滅盡各村燈。船頭佛腳疑相并,只好低徊對野僧。
自笑冠裳裹沐猴,只今江海信虛舟。斷無貝闕珠宮夢,好在黃雞紫蟹秋。詩外盡為閑日月,人間分占素公侯。政須鷗鷺供青眼,未厭山林映白頭。
今夕何夕燈滿堂,金釵夜舞華瑟傍。香風拍袂紅霞舉,玉腕矯矯凌虛翔。飄飄云步蕩輕佩,八鸞協律鳴鏘鏘。花柔玉軟兩無力,宛轉應節隨低昂。蟠身蹲伏龜鶴息,延頸直跱螭龍長。明珠圓轉盤四角,新蓮裊娜波中央。繁歌急調相迫促,紫燕雙入虛簾忙。粉脂凝汗朱顏發,明月空梁添素光。座中豪客燕趙產,快賞一舉連十觴。吳才雖不勝杯酌,能握綺筆揮詞章。聊酬一曲當縑素,清腕不讓湓陽郎。湓陽涕泗苦不足,風流詎及吳才狂。
卻笑人生嬰世網,如何蕉鹿未分明。山靈隨地堪容榻,仙跡于今空復情。遙入玄關來問道,誰知白日已逃名。滿湖風雨飛秋葉,烱烱中騰赤鯉精。
秋水盈盈望江濤,峽江女兒自清高。此心已隨飛鴻去,白雪陽春滿碧霄。
嫩晴無日也無風,政是春光酒樣醲。行到中峰元未覺,回頭已度打頭峰。胡床腳底萬峰寒,拄杖錐尖亂蘚斑。天柱岡頭行未飽,相攜更上一重山。數間茅屋傍山根,一隊兒童出竹門。只愛行穿楊柳渡,不知失卻李花村。厭看家園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盡還歸看,看得園花特地新。
秋水芙蓉夾岸花,使君天上泛星槎。丹心耿耿傾葵藿,行李瀟瀟壯鏌铘。□錦輝煌光梓里,綵衣歡舞獻流霞。六龍朝罷春如□,□□泥金報及瓜。
襄陽曾渡漢江水,嶓冢還尋漢水源。自笑苦無經濟略,道途何事往來煩。
海上仙人釣六鰲,移山誰與傍南皋。層層洞戶滄溟小,淡淡煙云峭壁高。渡口碧流通弱水,樹頭朱實熟蟠桃。登臨欲約安期輩,共醉春風玉色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