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試官考較戲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簷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橘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簷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橘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無論照在哪里都美好。無論是茅草屋檐還是街市樓閣都不挑剔,何況我的官署居所就像蓬萊仙島。鳳咮堂前野橘飄香,劍潭橋邊秋荷已老。八月十八的江潮,壯觀得天下無雙。如鯤鵬擊水三千里,似十萬甲士長驅直入。紅旗青蓋在浪中忽明忽暗,黑沙白浪相互吞噬。人生聚散自古難料,這等美景與此次行程哪能兼得?希望您聽我所言快添蠟燭閱卷,門外應考的舉子像鵠鳥般引頸等待。
蓬島:蓬萊仙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形容官署環境清幽。
鳳咮(zhòu)堂: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的官署堂名。咮,鳥嘴。
組練:組甲(士兵的衣甲)和被練(士兵的戰袍),此處形容潮水如軍隊般浩蕩。
白袍:宋代舉子多穿白色衣服,代指應考的學子。
立鵠(hú):像天鵝一樣伸長脖子站立,形容舉子們急切等待的樣子。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時值秋試結束,考官尚未完成閱卷,舉子們在門外焦急等待。蘇軾以‘戲作’為名,通過描繪中秋月色與錢塘秋潮之景,委婉催促考官加快評卷。
全詩以景入情,前半寫中秋雅致之景,后半狀江潮壯闊之觀,由景及人,巧妙引出對舉子的關懷。語言詼諧生動,既展現蘇軾幽默性格,也體現其對學子的體恤,是一首兼具文學性與生活趣味的佳作。
獨坐高堂蠟炬紅,宛然秋與昔年同。宦情不改來時淡,詩思渾如到日濃。楊柳影斜簾外月,芰荷香老水邊風。莫言白筆南征久,贏得歸囊一物空。黔中今是第三秋,又聽蟲聲四壁幽。脩竹林間天籟發,芭蕉葉上露華流。知非漸擬高人化,學道寧忘長者謀。好在燈花頻送喜,沅江幾日放歸舟。
道喪馀千載,天南得異人。玄圖開太極,絕學指迷津。庭草長交翠,池蓮不斷春。愿因風月地,瀟灑挹公神。
不辭山路遠,要見唐朝面。對面也不識,誰知者方便。
絲絲弱柳猶迎歲,點點飛霙亦餞年。可是清高厭紛競,百花那許著鞭先。
放眼江湖潤,蓬窗客自閒。沙明殘雪后,帆隱暮云間。水落分諸港,林疏露遠山。當年鏖戰處,猶覺土花斑。
筠筒吹火鼎烹油,小摘朝來露已浮。爛煮香粳供玉糝,更須春味薦貓頭。
晝永竹陰入戶,春深花事滿城。尋常幸無酒債,夢覺猶有書聲。幸有棋中敵手,曾無鏡里愁顏。案上《南華》、《秋水》,屏間北苑曉山。花間舊開三徑,竹下新構一亭。故人頻從對弈,兒輩以次傳經。
花影燈光一萬重,青衫驄馬踏東風。彰陽舊事無人記,二十三年似夢中!
晴開紫禁引仙班,花氣馀春忘曉寒。能賦誰工鸚鵡筆,看人新換鵔鸃冠。八方無事軍書省,九處堪疑鄉夢闌。且喜陽和布新令,麥成繭熟慰天顏。
紅顏十五,似碧城仙子。香閣鉛華盡教洗。離房攏宛轉,愛向花陰,臨風坐、一片青蕉鋪地。忽拋蟬雀扇,手拂銀光,更吮毫尖動詩思。姚冶果如生,喚下蘭閨,便作個、女中書記。去管領、青箱舊蕓編,勝楊柳、腰肢舞姬相對。師門同學,詢平生良友。閩海將軍亂離后。到西泠橋畔,買醉壚頭,人濯濯、彷佛月中春柳。清才天付與,旅館殘燈,擊缽催詩八叉手。更擅郭熙山,一箑相貽,寫眼底、丹楓烏桕。便送我、蘭舟向淮陰,正茸帽風吹,黯然重九。
清齋四壁金風起,雅調高朋玉露收。爛漫珠璣山鬼泣,淋漓翰墨海天愁。斗間龍隱張華劍,屋里貂寒季子裘。不見洛陽年少客,立談揮涕動宸旒。
我有連城璧,贈君良是輕。虛庭扳逸駕,芳宴列華檠。山水秦中地,關河歲暮程。休歌渭城柳,投老若為情。
絳鶴晨嚴,紅麟朝爇,玉樓高不勝寒。荔香欲動,梨花方釅,鳳城約略春還。北臺雙馬耳,隔銀海、憑高試看。漢宮卅六,飛瓊弄玉,猶是在人間。渾不似、唐家平蔡日,又霧沈蠻嶠,冰合鯨川。洛陽城里,蓬門如水,何人喚起袁安。且斟千日酒,為橋北、梅花破顏。夜來須記,瑤臺月在群玉山。
去年秋晚送君時,別后長懷遠道思。健筆久推天下士,明珠新得掌中詩。官梅帶雪開何早,旅雁穿云去未遲。想在南蕃多暇日,春來寧惜寄新詞。沅州城里去秋時,忽見高人慰所思。筱竹影邊開縱步,芙蓉花底笑論詩。已看獻歲逢春早,頗訝經年會面遲。折得官梅逢驛使,殷勤遠寄重緘詞。
舂陵賊退作,灑血示中襟。狼狽干戈際,勤惓禹稷心。溪清甘寄宅,運去阻為霖。工部惟良語,仁賢痛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