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主簿母挽詞
閨庭蘭玉照鄉閭,
自昔雖貧樂有余。
豈獨家人在中饋,
卻因麟趾識關雎。
云??忽已歸仙府,
喬木依然擁舊盧。
忍把還鄉千斛淚,
一時灑向老萊裾。
閨庭蘭玉照鄉閭,
自昔雖貧樂有余。
豈獨家人在中饋,
卻因麟趾識關雎。
云??忽已歸仙府,
喬木依然擁舊盧。
忍把還鄉千斛淚,
一時灑向老萊裾。
內宅中如蘭似玉的賢德映照鄉里,從前雖家境貧寒卻生活安樂有余。何止是持家有道操持家務,更因子孫賢德得見《關雎》教化。仙車忽然歸去升入仙府,高大的樹木依舊環繞舊居。強忍回鄉的千斛淚水,此刻全灑在老萊子的衣裾。
蘭玉:芝蘭玉樹,比喻優秀的子弟或賢德之人。
鄉閭:鄉里,家鄉。
中饋:指家中飲食等事務,代指操持家務。
麟趾:出自《詩經·周南·麟之趾》,比喻子孫賢能。
關雎:《詩經》首篇,代指教化之德。
云??(píng):仙人所乘之車,此處指逝者離世。
老萊裾:老萊子娛親的典故,此處代指母親的衣物。
此為作者為余姓主簿之母撰寫的挽詞,通過追憶其賢德持家、子孫賢孝的生平,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
詩中以‘蘭玉照鄉’‘麟趾關雎’贊其德,以‘云??歸仙’‘灑淚舊裾’寄其哀,融合典故與實景,是一首情感真摯、典麗含蓄的挽詩佳作。
世途平處起波瀾,輸與高僧占好山。
竹麈直為揮俗具,槿籬虛設掩塵關。
林泉有分酬清供,瓶錫無人伴此閑。
擺脫名韁須早計,半生猶得住云間。
因訪桃花到嶺根,御林春色此平分。
千株未數栽唐觀,一幅猶堪畫晉源。
仙在云間無處覓,人行風外有香聞。
笙簫隠隠宮城隔,立盡黃昏更斷魂。
村居便野性,況復是清秋。
為愛山間好,因成旬日留。
林深喧鳥雀,露重滴松楸。
昨夜新寒入,篝燈覆弊裘。
春風吹到小桃根,便覺仙凡有路分。
紫氣直沖文德殿,彩霞隔斷武陵源。
錦官城向山頭出,玉蹕聲從天上聞。
一見圜丘懷故土,令人寂寞暗銷魂。
雀羅門外設,塵遠市廛居。
抱膝吟梁父,摩聲賦子虛。
苔錢何用鑄,草帶莫教鉏。
世事難開口,休投北闕書。
萬水皆清冷,溫泉獨爾奇。
硫黃聞俗論,礜石見唐詩。
鷗鷺何曾下,魚龍定不知。
無人發根本,空使世常疑。
懷人看皓月,清夢落梅邊。
書債閑銷日,吟魂飛上天。
為貧驅宦牒,習懶坐寒氈。
但得投簪去,何須二頃田。
嗜吟忘夜凍,立雪此同機。
工苦精靈聚,毫端造化歸。
石床趺半結,荒徑葉頻飛。
客至應相訝,無心聽扣扉。
云根無覓處,藏在此山阿。
地僻塵緣少,心清詩料多。
竹虛元有節,水止故無波。
甚欲投簪去,同君住薜蘿。
獨坐過湖船,涼生欲暮天。
鷗眠汀草亂,魚躍浪花圓。
足跡煙霞外,吟聲風月邊。
萬緣無所欠,只欠買山錢。
一字吟難穩,沉沉夜向闌。
燈明妨短夢,衣薄犯新寒。
千里家山遠,三年客路難。
明朝有佳便,尺紙報平安。
修途無好況,滿面受風埃。
見說山窮處,曾經水患來。
溪橋橫獨木,田野長荒萊。
薄暮投孤館,寒猿聲更哀。
桃溪春水綠如苔,溪上紅桃夾岸開。
乳燕掠將芳草去,子魚銜出落花來。
田中黍稷隨時藝,雨后桑麻繞舍栽。
此日逢人休問語,生涯聞已半蒿萊。
佛界似仙居,樓臺出翠微。
浙中山水最,海內衲僧歸。
草樹有真意,禽魚盡息機。
禪房無別事,唯見白云飛。
生計尚茫茫,微吟思故鄉。
羈愁消不盡,寒夜未為長。
門掩梅花月,禽翻竹葉霜。
挑燈裁錦字,明發有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