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其一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愁腸別后能消酒,白發秋來已上簪。
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愁腸別后能消酒,白發秋來已上簪。
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岐陽的九月飄著微細的雪花,已生出蕭條的歲末心境。短暫的白晝送來寒意,搗衣聲急促;身為閑職冷官無事可做,屋舍顯得幽深。別后的愁腸只能借酒消解,秋日里白發已爬上發簪。最近買了貂裘足以出塞,忽然想乘驛車去探訪西邊的珍寶。
岐陽:岐山之南,今陜西岐山一帶,此處指鳳翔(蘇軾時任鳳翔府簽判)。
歲暮心:歲末的蕭瑟心情。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的砧石和木杵,代指搗衣聲。
冷官:清貴但無實權的官職,此處指蘇軾當時的閑職。
乘傳(shèng zhuàn):乘坐驛站的馬車。
西琛(chēn):西方的珍寶,代指西域的物產。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九月,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期間。時因與變法派政見不合,心境抑郁,又逢秋末微雪,觸景生情,思念弟弟蘇轍(字子由)而作。
詩以岐陽微雪起興,借蕭瑟秋景與冷官閑境,抒發兄弟分離之愁與宦游孤寂,情感真摯,語言平實,體現蘇軾兄弟間深厚情誼。
茲辰方致齋,況乃停推剖。無事臥起遲,日色在楊柳。瓢壺盈豆粥,煮茗用當酒。諸君勿復言,予禱亦已久。
檻泉涌出不多深,兌澤相資互有心。水凈苦嫌塵土污,底須吾欲濯吾襟。
別來幾度見歸鴻,歲月悠悠一夢中。莫道相望湖海闊,爭知千里不同風。
青樓臨廣陌,楊柳當窗垂。飛來雙白鵠,一步一徘徊。今日樂相樂,置酒臨前池。下有菡萏花,上有松柏枝。與君初結婚,不意當乖違。讒言使親疏,兩心當自知。君為東流水,出門不顧歸。妾為北辰星,終身無轉移。君當萬里行,妾當守中閨。生歸重合歡,死與黃泉期。
蠲逋賑乏自皇仁,紫鳳銜書歲歲新。雨露洋洋被遐邇,乾坤萬物總皆春。
子向柯山得所從,天寒濱海致詩筒。卷中更賭忠齋筆,力障狂瀾有二公。知入廬山翠幾重,歸除懷玉不匆匆。絕憐梅野雙雛鳳,長記閩中一禿翁。
麗日依珠樹,高風挹玉川。明茶分雁宕,活火瀹虹泉。海上摶扶翼,松間廣樂弦。泠然清不寐,真似伏羲年。
門閉碧溪頭,山光映水流。竹間書屋小,橋畔草亭幽。靜愛林中臥,閑尋物外游。自嫌黃綬俗,情為白云留。
愁聽砧聲處處催,吹簫怕上鳳凰臺。菊錢有意卜難問,雁信多情手自開。檻外涼生衿冷落,天涯秋盡路紆回。不堪紅葉衰顏炤,萬里長征入夢來。
空濠春水生,數尺橫槎渡。牧豎與樵翁,昕夕紛來去。取履豈無人,相如不題柱。
南國風流是故鄉。紅鹽落子不因霜。于中小底最珍藏。薦酒薦茶些子澀,透心透頂十分香。可人回味越思量。
事在名教中,理在名教外。事理兩無涉,于中得自在。
春色映空來,先發院邊梅。細萍重疊長,新花歷亂開。連珂往淇上,接幰至叢臺。叢臺可憐妾,當窗望飛蝶。忌趺行衫領,熨斗成褫攝。下床著珠佩,捉鏡安花鑷。薄晚畏蠶饑,競采春桑葉。寄語采桑伴,訝今春日短。枝高攀不及,葉細籠難滿。年年將使君,歷亂遣相聞。欲知琴里意,還贈錦中文。何當照梁日,還作入山云。重門皆已閉,方知留客袂。可憐黃金絡,復以青絲系。必也為人時,誰令畏夫婿。
白虎堂前氣不平,漁樵屠釣夢相迎。江湖或待英雄去,草莽誰期鼠蟻橫。偶起憑空殺人意,再聽隔巷賣刀聲。從今莫論前朝事,欲拍欄桿淚已傾。
窗耳半掩簟兒清。庭兒靜,袖兒輕。春兒老去傷情。景兒明,愁懶把,步兒行。黛兒蹙蹙髻兒傾。欄兒倚,悶盈盈。萋萋綠草兒,迷斷歸程。嘆聲聲,只贏得、病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