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詞 其四
騎裔裔,
車斑斑。
鼓簫悲,
神欲還。
轟振凱,
隠林谷。
執妖厲,
歸獻馘,
千里肅兮。
騎裔裔,
車斑斑。
鼓簫悲,
神欲還。
轟振凱,
隠林谷。
執妖厲,
歸獻馘,
千里肅兮。
騎兵連續不斷,戰車色彩斑駁。鼓簫聲悲壯,神靈即將返回。轟鳴震動,隱入林谷。擒獲妖邪,獻上敵耳,千里之內一片肅靜。
裔裔: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此處指騎兵隊列綿延。
斑斑:色彩駁雜,形容戰車眾多、裝飾繁復。
轟振凱:指祭祀或凱旋時的轟鳴聲,一說“凱”通“愷”,意為歡樂。
妖厲:指邪惡的妖魔鬼怪或叛亂勢力。
馘(guó):古代戰爭中割取的敵人左耳,用于計功。
《太白詞》為古代祭祀太白星的樂歌,太白星在古代被視為戰神或主兵戈之星。此篇或為祭祀儀式中,祈求神靈護佑、驅邪平亂后的祝頌之詞,反映了古人通過祭祀活動祈求安寧的文化傳統。
全詞以祭祀場景為核心,通過描繪騎兵列陣、鼓簫送行、神靈顯威、擒妖獻功的過程,展現了神靈護佑下的平定之象,是古代祭祀文化與戰爭祈福的重要文學體現,語言簡練而場面壯闊。
喬木超然兀老蒼,一坡盤礴轉崇岡。山翁偶坐談何事,應賞江風一味涼。
五月天山雪水來,城門橋下響如雷。南衢北巷零星甚,卻倩河流界畫開。
妾心驚早寒,不后郎身衣。郎心如妾心,買藥寄當歸。
戲龍頓斷天門鎖,來蟄公家片段箱。恐有墮髯收不盡,覓來驚起雁鳧行。
月明夜永烏西飛,瀼瀼白露沾烏衣。無樹可匝將疇依,東有挾彈烏安歸。
別緒鄉心浩莫分,潞河風雨帝城云。能容放廢惟良友,未忘京華為圣君。衰鬢數莖還去國,秋風一葉又離群。《渭城》歌罷休垂淚,逐客年來實絕聞。
天教少昊管金行,發越清商妙莫名。萬宇虛涼機自動,千林搖落氣難平。怒為伍子潮江吼,細入歐公夜壁鳴。最是幽窗多感處,數聲唳月雁南征。
山銜斜日澹馀暉,匹馬迢遙歷翠微。雨過不知三伏在,風來那得一塵飛。舂殘水碓香粳熟,灌足溪田老芋肥。物色滿前吟未己,又逢橫笛牧童歸。
淋池流水日湯湯,清淚猶隨出禁墻。已見西風生殿角,不須制曲更招商。
須發滄浪,形容寒瘠。春林帶雪痕,云山染秋色。光明一點兮蚌有蘊于月華,清凈八弦兮鳥不飛而天碧。
所欲棲一枝,稟分豐諸已。園樹避鳴蟬,山梁過雌雉。野陰冒叢灌,幽氣含蘭芷。悲哉暮秋別,春草復萋矣。鳴琴久不聞,屬聽空流水。
寄謝譙夫子,今年一出無。萬緣隨夢斷,百念與形枯。云護巢松谷,神呵煅藥爐。憑高應念我,白首學徵租。太尉關河杰,飛騰亦遇時。中原方蕩覆,大計易差池。素壁龍蛇字,空山熊豹姿。煙云千萬疊,求訪固難知。
中秋宜月不教晴,人倚危樓意未平。任是他時圓更好,爭如今夜略分明。
踏青人懶,恰峭風吹得,困損春魂。不分明處,猶余一縷芳痕。盡有浮花浪蕊,是幾番、嫁杏拖裙。渾未覺,東皇有意,潛與移根。凄清低顰斂靨,似新入平陽,退處長門。溶溶淡月,能消幾度黃昏。坐對繁英薄媚,只莫忘、流水孤村。春去也,斜陽一抹斷云。
經冬三月不離床,屋角梅花夜夜香。舫子藥隨春酒至,先生病瘉故吾忘。直拚酩酊能留客,莫笑蹣跚懶下堂。記得早秋同宿處,竹籬煙火白牛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