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別張天覺
秋風十驛望臺星,想見冰壺照坐清。
零雨已回公旦駕,挽須聊聽野王箏。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海蒼生耳已傾。
白發故人來一別,卻歸林下看升平。
秋風十驛望臺星,想見冰壺照坐清。
零雨已回公旦駕,挽須聊聽野王箏。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海蒼生耳已傾。
白發故人來一別,卻歸林下看升平。
秋風中經過多個驛站,遙望您如臺星般尊貴;想象您如冰壺般清澈,映照座中一片清明。細雨已停,您的車駕即將啟程;暫且挽留,聽一曲如野王箏般的清音。您作為三朝元老,雄心依舊豪壯;天下百姓,早已傾慕您的聲名。白發故人今日一別,我將回歸山林,靜看天下太平。
十驛:古代三十里為一驛,十驛指路程遙遠。
臺星:古星名,代指三公(古代最高官職),此處指張天覺(張商英)。
冰壺:比喻品德高潔,如冰清玉潔的容器。
公旦:指周公旦,借指張天覺,贊其賢能。
野王箏:晉代孫綽(字興公)善音律,此處代指雅致的音樂。
三朝元老:指張天覺歷經三朝(神宗、哲宗、徽宗)的重臣身份。
林下:指退隱的山林居所。
此詩為北宋詩人與張商英(字天覺)于荊門分別時所作。張商英歷任三朝,晚年雖屢遭貶謫仍心系國事,詩人與其交游深厚,故詩中既贊其德望,亦含離別感慨。具體創作時間約在張商英晚年(徽宗朝),時詩人或已退隱。
全詩以別宴場景切入,先寫對友人的傾慕與想象,再贊其治世之功、百姓所望,末以‘白發一別’收束,既表離情,更顯對友人治世的信心。語言凝練,情感真摯,是宋代贈別詩中兼具抒情與詠懷的佳作。
一榻雙林里,焚香展道書。閉門聊玩世,行路輒愁余。僻地塵緣渺,新晴露下初。不須慚物役,獨坐見真如。
古藤花百折,一一罨樓居。世匪無朱草,僧難棄土苴。峰回鴻影斷,石劈水簾虛。六籍真糟粕,仙人自有書。
天聽本非耳,形容獨費吟。豈伊穿鑿力,能探杳冥心。混沌開中竅,空虛納眾音。下臨千仞險,當暑骨毛森。
多病愁陰晦,長貧慣寂寥。一江云漠漠,十日雨瀟瀟。蛙黽誇秋水,魚蝦趁晚潮。新來疏酒盞,頗覺負清宵。
晚涼幽興為誰多,聞道靈旗巳渡河。露咽微吟還蟋蟀,雨添新韻到蕖荷。窗前夢醒風初定,枕上詩成月己過。從此炎蒸應盡退,不須頻問夜如何。
臣有千古哀,覆水一去難再回。臣有三寸舌,染絲一黑難再白。丈夫瓦裂聲名虧,漢不我得將安為。吞聲長哀送蘇武,忠肝惟有青天知。煙沙蕭條壓冰雪,心事凄涼淚成血。誰憐冤魄老胡塵,空有丹心瞻漢闕。目斷關河夕照迷,茂陵煙樹草萋萋。將身不似云邊雁,猶得年年故國歸。
廿年京洛羨飛騰,此地重逢不負丞。走馬泥涂朝帶雪,棲鴉官舍晚如冰。橋邊烏鵲非銀漢,塢內桃花隔武陵。一枕黃粱俱莫問,君依遷客我依僧。
大圣方人猶不暇,日乾夕惕法天行。老婆老去心能切,口耳勞勞只送迎。
后約今朝記未真。了知世事一番新。花時無地不銷魂。未識愁時思往日,最難言處惜芳春。重來多誤杜司勛。
籬落秋深感昔游,故人相見笑湯休。與君蓮社同花甲,羨爾樁堂尚黑頭。滄海迢遙生遠夢,青蘿咫尺隔丹丘。何堪世難還同病,彈遍西風舊蒯緱。
冰崖雪柱道人家,谷榜回春事巳夸。卻恐陽和在泉底,未春先發忍冬花。
吾道從來自不孤,果蒙好語慰榛蕪。孜孜相勉惟名節,官職何須校有無。
海上馀珠市,城中盡竹房。居臨鮫室近,望入象林長。野曠秋無色,江清水有霜。炎州惟此地,風景最荒涼。
海濱推老大,粹行比珩璜。
客夢初回,臥聽吳語開帆索。護霜云薄。澹澹芙蓉落。畫舫無情,人去天涯角。思量著。翠蟬金雀。別后新梳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