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柳子玉二首 紙帳
亂文龜殼細相連,
慣臥青綾恐未便。
潔似僧巾白?布,
暖于蠻帳紫茸氈。
錦衾速卷持還客,
破屋那愁仰見天。
但恐嬌兒還惡睡,
夜深踏裂不成眠。
亂文龜殼細相連,
慣臥青綾恐未便。
潔似僧巾白?布,
暖于蠻帳紫茸氈。
錦衾速卷持還客,
破屋那愁仰見天。
但恐嬌兒還惡睡,
夜深踏裂不成眠。
紙帳的紋路如龜殼般細密相連,習慣了睡在華美的青綾被里的人或許會覺得不便。它潔白得像僧人頭巾用的細葛布,溫暖勝過南方用紫茸毛做的氈帳。快把錦被收起來還給客人,住在破屋里又怎會發愁仰頭可見天。只擔心嬌慣的孩子睡覺不老實,深夜里蹬破紙帳難以入眠。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的先后順序。
龜殼:指紙帳表面的紋理,形如龜背甲的紋路。
青綾:青色有花紋的絲織物,此處指華美的被子。
白?(xí)布:細葛布,質地輕薄潔白。
蠻帳: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氈帳。
惡睡:指睡覺不老實,睡相差。
此詩為蘇軾與友人柳子玉唱和之作。蘇軾一生歷經宦海沉浮,生活常有清苦之時。紙帳作為樸素的日常用品,成為其詩中寄托安貧樂道心境的載體。詩中通過對紙帳的細致描寫,反映了他在簡樸生活中自得其樂的心態。
全詩圍繞紙帳展開,從紋理、質地、保暖性寫到使用場景,既突出紙帳實用樸素的特點,又流露出安于清苦的生活態度。語言平實自然,生活細節的捕捉使其更具感染力,是蘇軾關注日常、以小見大的典型詩作。
芙蓉枝上露華清,楊柳陰中獨自行。江上美人期未至,停歌不發更含情。
云兮不作太山雨,鶴兮不乘衛懿軒。山間林下自蕭散,幽人為侶居田園。薄暮云棲屋頭樹,鶴立空庭不飛去。云兮鶴兮兩相忘,習靜何曾離隱處。一朝跨鶴凌白云,軒居閒靜聲無聞。仰瞻霄漢望不及,令人惆悵對夕曛。
吟祈初別黯魂傷,來覓壚邊日月光。每遇玉壺長頸召,便思引頸注瓊漿。
白玉搔頭金步搖,春衫紅勝海棠嬌。只因記得當年事,重到桃花第四橋。
故人久不見,悵望思遲留。客路愁山虎,漁燈散渚鷗。清歌聞越調,小艇入淮流。江市雖蕭索,人家酒可謀。
已訝雪中在,況逢燈下看。酒闌相把贈,疑是翠瑯玕。
日印花枝欲滿窗,旋磨鸞鏡試新妝。恩情只似春宵短,眉黛空如柳葉長。
狡兔死三窟,老松堅百尋。物生各有愿,共此分寸陰。荒城六月旱,長江三日霖。稻苗不遂死,幸無蟊賊侵。皇天不私覆,一語銷百壬。先王典刑在,落落傳至今。愿以小人腹,而為君子心。
夾岸綺羅歡聚。看喧喧、彩舟來去。晴放湖光,雨添山色,誰識總相宜處。輸與騷人知勝趣。醉臨流、戲評坡句。若把西湖比西子,這東湖、似東鄰女。
汝翁早歲值風塵,與母分離三十春。遠道求之疑隔世,高堂喜極轉傷神。干戈滿地方多事,骨肉全家有幾人。甚欲題詩歌孝子,老懷興感恐沾巾。
風餐雨宿豈堪論,夜夜船移處處村。更有無情是明月,照人離色近黃昏。
如何明鏡不高懸,委棄泥涂小道邊?剛勁竹枝彎似索,昂藏巖壁軟于綿。生憎萬物盡顛倒,不忿世間存二天。看我石彈施擲手,教它頃刻化徒然!
誰言舊隱非,靜里且相依。綠樹城通苑,青山寺對扉。官閑休直早,客久夢還稀。是物春來典,唯存舊賜衣。
夢只三更路幾千,踏穿芳草到郎邊。年年三月啼紅淚,自嘆前身是杜鵑。
先朝老法從,白首臥巖阿。避世交游簡,藏山論著多。醒酬漁父問,醉倚雪兒歌。大有餐霞秘,紅顏盛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