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生活中穿著粗布衣服,但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高雅。厭倦了陪伴老學者煮瓠葉的清苦生活,勉強跟著考生去參加科舉考試。口袋里沒錢買不起游春的馬,只能眼花繚亂地看著別人選女婿的車馬。如果科舉得意還能向世人夸耀,新寫的詔書還濕著,字跡像烏鴉一樣清晰。
粗繒大布:粗布衣服,指樸素的穿著。
氣自華:氣質自然華美,因飽讀詩書而由內而外散發的高雅氣質。
老儒:年老的學者,此處指專注于繁瑣經學的老學究。
瓠葉:瓠瓜的葉子,代指清苦的食物,《詩經》有《瓠葉》篇寫宴飲之簡,此處指清苦的學習生活。
舉子: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
踏槐花:唐代長安舉子考進士時正值槐花盛開,后以“踏槐花”代指科舉應試。
尋春馬:唐代新科進士有乘馬游春的習俗,此處指考中后游玩的馬匹。
擇婿車:唐代進士放榜后,權貴之家多選新科進士為婿,故有車馬相訪,此處指選婿的熱鬧場景。
詔黃:詔書,因用黃紙書寫故稱。
字如鴉:形容詔書字跡如鴉羽般烏黑清晰,指詔書剛頒布未干。
此詩作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任鳳翔府判官時。董傳是蘇軾同鄉,雖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蘇軾與其交游中感其才學,故贈此詩以留別,既肯定其學識修養,又鼓勵其科舉進取。
全詩以“腹有詩書氣自華”為核心,前半寫董傳清苦而好學的狀態,后半以科舉場景的想象激勵其未來。既體現蘇軾對知識與氣質的重視,也展現了對友人的深切期許,是勸學勵志的經典之作。
衰甚身如作繭蠶,經旬不省出茅庵。老僧遣信分茶串,隱士敲門致酒甔。看鶴松陰賞高潔,疏泉石罅得清甘。地偏心遠無車馬,賴有吾兒與劇談。
白露點紅衣,輕云隔隴飛。寂寂梧桐院,遙遙楊柳溪。看罷落霞孤鶩,立殘秋水長堤。回首柴門外,蟬聲落翠微。
巖邊結屋與樵鄰,流水桃花幾度春。行到碧云無盡處,深山怪木老如人。
閣住離思,任門掩晝陰,苔砌慵掃。奈畫上斜陽,又添愁稿。知否江南三月暮,玉驄嘶斷迷芳草。孤懷悄。杜宇幾聲,猶道歸好。侵曉。酴醾開了。甚尋香倦后,翻被花惱。只燕子知人,天涯懷抱。雞塞夢回聞戍角,小屏山里春沙杳。簾波裊。一溪越梅吹老。
一曲漁歌何處聽,夕陽欲盡萬峰青。云間采藥扶鳩杖,松下調丹注鶴經。漁郎何處問迷津,流水桃花小洞春。當日避秦人不見,青山曾見避秦人。
綠云去已緬,憩石復孤往。忽逢坡路轉,始見墟煙上。一犬吠花陰,數翁灌蔬壤。問途俱未答,松下自偃仰。落日起離思,飛泉送秋響。踟躕西澗斷,隔水聽歸槳。
尊前韻度落烏紗,卻是西風識孟嘉。當日龍山無數客,問誰整整復斜斜。儋耳重陽菊滿頭,恰如佳月即中秋。歸來唱著中原句,卻道黃花蝶也愁。
南征聞爾武夷游,藥裹琴囊一葉舟。此去曾孫迎太姥,幔亭車馬莫淹留。
賞遍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異人寰。巖前羽客尋黃鶴,澗下樵人放白鷴。路入洞門紆五鎖,云盤石徑疊三關。窯間猶有仙翁灶,憶昔丹成煉九還。
枯筇西指掀髯笑,獨立蒼茫古與論。大陸荒時無甲子,中原盡處有兒孫。受降城坼圖仍在,索地書還土不存。朝代再更誰主客,國殤終痛未招魂。慧妖未掃鬼當晝,染遍頭顱甓尚殷。牛借一皮沽尺土,鹿撐雙耳拄殘山。漸低星斗窺窗大,未了風云掛劍閒。燕麥兔葵爭欲哭,英雄莫再住人間。
議論方前席,功名早上坡。去帆瓜蔓水,遺愛竹枝歌。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倚風窮望眼,碧色渺平莎。
傾杯一曲勤政樓,四百馬舞金鈴秋。名駒僅充木床玩,壯士亦抱鹽車愁。我朝練馬馬日編,勇技靈隨馬勢變。人如鳥隼馬如龍,骨騰肉飛堪百戰。云陰漠漠平沙開,健兒三五躤柳來。短衣窄袖氣精緊,色目迭出矜奇侅。一人反引如猿狖,一人側起蒼鷹驟。一人倒立足穿花,倏忽鬃前倏尾后。倏然馬腹小可藏,筋斗一落千丈強。全身離鞍腳出鐙,欲起不起歌《伊》《涼》。陰陽兩手疾于磨,電在飛仙膊下過。挑抽鑿剃托吊剪,鞍背從容任掀簸。有時對面兩騎驅,交臂暗度馬不知。有時連環八蹄騁,左超右踔無停時。馬乎豈竟解人意,馬亦隨人作游戲。伎完人馬兩從容,汗喘俱無神采異。漫夸曲踴逾三駝,迅捷輕趫未足多。千秋萬歲奉天子,信是京營曳落河。
惟歲昨在申,九州始破碎。舊京雖一隅,形勢東南會。我皇秉圭鬯,雨泣面如靧。臣民盡驚呼,少康真可配。史公踐臺斗,心赤當時最。靈臺占紫氣,恍惚嘉祥屆。亡何變氛祲,太白垂天戒。宵光晝炯炯,百日猶未退。咄哉夜郎人,小器自矜大。入手事擠排,持權夸擁戴。朝廷一李綱,不容密勿內。猰貐本在野,抵死呼朋類。赫赫先帝書,翻案神靈慨。誼士惜繁纓,兇黨蒙冠帶。從此問王綱,解散隨塵壒。貂蟬并鋘斧,顛倒弄機械。人心二豎灰,世事長江敗。洎乎皇輿播,臨軒曾召對。出奔忽異道,此事令人怪。得非靴中刀,凜凜惡奸檜。所恨喪亂朝,不少共驩輩。城頭豎降旗,城下迎王旆。白頭宗伯老,作事彌狡獪。捧獻出英皇,箋記稱再拜。皇天生此物,其肉安足嘬。養士三百年,豈料成狼狽。幸有兩尚書,臣節堂堂在。又有楊中丞,甘死如飲瀣。嗚呼黃祠部,刀鋸何耿介。郎吏及韋布,一二更奇快。吁嗟郡國英,螳臂堪一喟。宣歙始發難,戰血涂草萊。麻生怒沖發,氣作長虹掛。松林戰尤苦,婺女兵終潰。吳子要離烈,張朱俱慷慨。我悲黃相國,絕食經顛沛。海上王將軍,就死跡逾邁。此紀乙至丙,大書得梗概。正氣茍勿渝,細不遺裙?。倘非斯人儔,乾坤真憒憒。大師南海秀,夐立風塵外。辛苦事掇拾,微辭綴叢薈。毛錐逐行腳,蠅頭裝布袋。前日城門過,禍機發逅邂。命危瀕伏锧,鞫苦屢加鈦。良以筆削勞,幾落游魂隊。諸方尚云擾,澒洞勢未殺。雖然怵網羅,慎勿罷紀載。伊昔鄭億翁,著書至元代。出土十載前,金石何曾壞。
睎予長望,森何寥莽,無艱予之況也猗。
霜凋雪剝馀,萬卉生意動。梅花讓群芳,回施春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