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問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饋歲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
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寘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
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
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
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寘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
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
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農事各已收獲完畢,歲末大家互相饋贈。唯恐歡樂來不及,饋贈物品不計較價值。各地隨山川出產不同,貧富人家依能力準備。大盤里橫放著大鯉魚,打開籠子有雙兔臥著。富人講究奢華,彩繡映照滿座生輝。窮人慚愧能力不足,只能拿出舂磨制作的簡單禮物。為官之地故人稀少,家鄉的佳節已過去。我也想遵循家鄉風俗,卻只能獨自吟誦無人應和。
歲事:歲末的酬應之事,指饋歲習俗。
假物:借助物品(指饋贈)。
稱小大:根據貧富程度,量力而行。
寘(zhì):同“置”,放置。
摯:通“贄”,禮物。
舂磨(chōng mó):用舂米、磨面的方式制作的簡單食物。
官居:指蘇軾在岐下(今陜西鳳翔)的任所。
里巷:家鄉的街巷,代指故鄉。
舉鄉風:遵循、踐行家鄉的風俗。
此詩寫于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期間。歲末他因公務無法歸鄉,見蜀地(家鄉)有饋歲、別歲、守歲的習俗,而自己客居岐下(今陜西鳳翔),故寫下《饋歲》《別歲》《守歲》三詩寄給弟弟蘇轍(子由),以寄思鄉之情。
全詩通過細致描繪歲末饋歲的民俗場景,展現貧富人家的不同饋贈方式,既體現鄉俗的溫暖質樸,又暗含客居異地的孤寂。情感真摯,民俗細節生動,是蘇軾早期反映生活場景的佳作。
向來王家癖于馬,今來王家癖于花。
洛陽城里花如海,一半移取來君家。
此花就中最秾麗,姚家黃兼魏家紫。
花王更有王中王,看卻姚魏千花降。
一春好處君知否,上巳前頭寒食后。
千花不用妬渠伊,此外春光更屬誰。
金陵竹筍硬如石,石猶有髓筍不及。
杜遷市里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
帶雨??來和籜煮,中含柘漿雜甘露。
可齏可膾最可羹,繞齒蔌蔌冰雪聲。
不須呪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
誰遣詩家酷愛山,愛山說得口瀾翻。
千峰萬嶺爭投奔,一陟三休卻倦煩。
堆案滿前何處著,枯腸飽后豈能餐。
殘嵐剩翠渾無用,包寄金陵同社看。
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老夫笑把東西玉,豎子難藏上下肓。
酒陣時聞報三捷,詩壇元不費單槍。
夜來夢入清涼國,風月冰人別是鄉。
河出昆侖江出岷,風吹不斷浪花春。
但看此水源無竭,底用玄談谷有神。
老健便為仙放杖,斧斤祗在襪生塵。
東家自有仁山訣,方士何曾悟一真。
帝想丹青憶老成,公兼竹潤更蘭馨。
獨追洙泗人無訟,再使成康世措刑。
召節自天回使節,郎星朝斗作臺星。
花邊獨坐黃昏句,剩寄江西白鷺汀。
疇昔昭王渡楚江,得萍斗大嚼甘芳。
因君黃綬作此縣,問古青蘋何處鄉。
民樂弦歌愛言偃,天將桃李醉河陽。
望郎舊說為邑宰,邑宰今看為望郎。
選甚天時晴未晴,舟行終是勝山行。
篷忺雨點斜偏好,枕慣波聲夢不驚。
幸自車徒小休息,又聞鼓笛閙將迎。
偶然回首來時路,一夜霜毛一倍生。
諸天別有金色界,金粟如來更奇怪。
玉露洗面晞金風,黃云迎下月姊宮。
未與群芳較顏色,寒香世界誰較得。
一個世界一粟中,萬粟世界香無窮。
詩人夢入廣寒殿,香殺詩人天不管。
寸云如絮起青原,飛空化作一碧山。
天風吹上南斗邊,砰然墮在快閣前。
老彭有孫拉云住,海蜃吐樓壓云去。
日暮佳人來不來,朗誦湯休斷腸句。
去秋行部慘山容,得似春山意態濃。
嫩綠峰當新雨后,亂紅花發爛晴中。
仙姿玉骨丹青寫,霧鬢風鬟錦繡幪。
染得筆頭生五色,急將描取入詩筒。
瓊樹初瞻二紀中,玉京再別一星終。
我隨病鶴欹黃帽,公駕云鴻上碧穹。
寄徑絲綸紫薇閣,押班冠劍大明宮。
錦園尚欠桃栽否,兒輩河陽待曉風。
暑氣朝來掃地空,南風畢竟讓西風。
秋生楚尾吳頭外,涼殺天涯地角中。
萬疊山連千澗水,雙行纏伴一郫筒。
初程道是窮忙著,且宿東山東復東。
臨汝嚴夫子,搘筇扣敝廬。
文如漆園壯,人似客星孤。
善相遺驎瘦,深參得腹腴。
行看最先進,辨論詘諸儒。
無家不住曲溪邊,祗種高山不種田。
絕壁入天天入水,亂篙鳴石石鳴船。
百灘春浪雪頭過,兩岸林花鏡底眠。
歸路商量更舟楫,廬山彭蠡好風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