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南岳隱士
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藏千尋布水,出十八高僧。
古路無人跡,新霞吐石棱。終居將爾叟,一一共余登。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飯不煮石吃,眉應似發長。
楓杞榰酒甕,鶴虱落琴床。強效忘機者,斯人尚未忘。
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藏千尋布水,出十八高僧。
古路無人跡,新霞吐石棱。終居將爾叟,一一共余登。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飯不煮石吃,眉應似發長。
楓杞榰酒甕,鶴虱落琴床。強效忘機者,斯人尚未忘。
聽說祝融峰,高聳入天似要騰飛。隱藏著千尋瀑布,出過十八位高僧。古老的道路不見人跡,新起的云霞從石棱間吐出。最終我要和那老者,一起登上各座山峰。千座山峰倒映在碧綠的湘江中,那位真隱士就藏在這山水里。他不煮石頭當飯吃,眉毛應該像頭發一樣長。用楓杞支著酒甕,鶴虱落在琴床上。我雖努力效仿忘卻機心之人,但這隱士其實也未能真正忘機。
祝融峰:南岳衡山的最高峰。
千尋:形容布水(瀑布)很長。尋,古代長度單位。
石棱:石頭的棱角。
榰(zhī):支撐。
鶴虱:一種植物。
忘機:指忘卻計較、巧詐之心,自甘恬淡。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或聽聞南岳隱士之事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對隱居生活的推崇,詩人借此詩表達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這首詩描繪了南岳的壯麗景色和隱士的生活,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忘機境界的探討。其特點是寫景生動,富有想象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自然和隱逸文化的關注。
忽得云間信,沈淪世所嗟。百年循吏傳,十口孝廉家。落日窺詩草,嚴霜負鬢華。不知門弟子,若個是侯芭。
我是次公門下客,登龍因許與乘龍。只今擊柝從關吏,漸可扶犁作老農。莫報黃壚埋白玉,滿看清廟列金鐘。二難自是從來譽,勉事功名定亢宗。
去歲花時許我來,花前竟阻共銜杯。如今又是花開也,忍使衰翁獨看梅。
淹留京國值殘年,回首西江隔楚天。金馬玉堂容我老,清泉白石為君憐。已聞卜宅依云際,尚憶攜書到日邊。盡道別來多賦詠,錦囊珠玉動成篇。
落落星辰沒遠天,騰騰金浪滿黃灣。無時可滯升空日,萬撼難搖抱海山。天遠未須扶赤手,霞紅不覺上蒼顏。須知造化煩誰力,無限陽和宇宙間。
古今深忌忿為兵,及霤師臣要力爭。白帝敗歸思孝直,端知難抗魏元成。
自笑年來老筆紛,草書飛白縷煙云。畫家學得披麻法,幻作雙鉤折帶紋。
綺席風生,吹來嚦嚦曉鶯聲。仿佛臨屏來窈窕,微笑,妙語撩人人不惱。
吾聞瀛海中有方壺山,瓊臺銀闕非人寰。秦皇漢武不可到,何人醉夢游其間。乃是龍虎山中學仙子,十年辟谷餐芝髓。青天白日無羽翰,肉重骨凡飛不起。云濤浩渺煙蒼茫,海天萬里遙相望。神交意會忽有得,身外萬事俱亡羊。歸來醉吸三斗墨,凈洗胸中舊荊棘。解衣盤礴反閉關,日對云林寫蕭瑟。爾來得名三十春,眼高四海空無人。殘繒斷楮落人世,夜光明月作奇珍。君不見樂善堂中三尺紙,開眼應須論萬里。自言曾是揮灑時,颯颯風煙生筆底。祗今此境絕代無,卻向君家看畫圖。平生三島惜未到,拭目始見真方壺。方壺之山果何處,咫尺波濤隔煙霧。欲從坡老借飛車,釣竿一拂珊瑚樹。
帝懸穹以下吊兮,廣照耀此民生。惟善惡之不爽兮,訖于身而咸平。蘭付燼以猶芳兮,蕭始萌而既臭。桂垂陰而愿蔭兮,棘刺裳而致咎。固昏暴之難醒兮,遺眾菑于爾后。德莫盛于旌賢兮,毒莫憯于厄善。怵入井以亟拯兮,胡戈矛之屢戰。保兇力以外拒兮,勢猙獰而罔犯。余邀云漢以鑒觀兮,漢黯淡其無明。招槍棓以斥逐兮,交偃息乎上方。文昌之緩懦兮,非我所訴。三臺參錯而靡平兮,孰能察余之故。歷太微以乞憐兮,執法告余以不閒。貫索之隱見兮,啟北戶以逃奸。余張弧以射天狼兮,弧撓弱而難遠。參旗之拂長天兮,鉞含慍而靡展。嗟畢星之在列兮,謂汝網罟胡弗先。南箕之哆其口兮,欲昵讒而助之言。凜狺狺于守閽兮,天狗群而迎噬。螣蛇之舔其腭兮,盛毒怒而莫制。余以飛廉為迅掃兮,驚飆舉其何之。豐隆殷而欲動兮,羌中路而遲違。或告余以列缺之閃鑠兮,屏翳忽而來蔽。冀望舒之嗣厥陽暉兮,胡既盈而倏替。控眾神而靡殛兮,氣軫結以如惔。維彼昊蒼之無私兮,始若寬而竟嚴。雖淫慝之驟富兮,恒聚族而就殲。呼北斗以迭轉兮,孰辰星之敢忒。命五帝使行令兮,風雷趨其效力。魄化熊而入淵兮,肉投虎而不食。曩驕蹇以睢恣兮,倏影沉而響息。垂昭誡于殊代兮,著荒回之不可作。亂曰:凡民瞀惑,妒貞賢兮。設機造怨,誣重玄兮。血氣暴強,覬倖延兮。剝極當復,久而顛兮。告爾兇祥,慎厥門兮。
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桃發武陵岸,柳拂武昌樓。
梅花三昧是華光,復有徐生遠擅場。遮莫高樓夜吹笛,玉奴自有返魂香。
當肉常遲食,惜油夜早眠。書來問生計,依舊別離前。
秋曹談論劇懸河,庾嶺南遷意若何。路比長沙應更遠,俸辭西監卻還多。且看文字能驅鱷,未許衣纓羨制荷。仰止昌黎舊祠屋,摩碑三諷荔丹歌。
錢唐江中濤似雪,錢唐湖頭好花月。錢唐女兒蘇小小,艷質清歌兩奇絕。紗窗夢回春己深,黃梅雨潤越羅衾。??結偏倦梳掠,袖攜檀板愁縈心。冶容誨淫古所鄙,千載尚猶傳畫史。卻憶當年桓少君,鹿車共挽歸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