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州太守王規父侍太夫人觀燈之什余時以劉道原見訪滯留京口不及赴此會二首 其二
翻翻緹騎走香塵
激激飛濤射火輪
美酒留連三夜月
豐年傾倒五州春
安排詩律追強對
蹭蹬歸期為惡賓
墮珥遺簪想無限
華胥猶見夢回人
翻翻緹騎走香塵
激激飛濤射火輪
美酒留連三夜月
豐年傾倒五州春
安排詩律追強對
蹭蹬歸期為惡賓
墮珥遺簪想無限
華胥猶見夢回人
色彩鮮明的緹騎在香塵中奔馳,飛涌的燈濤如烈焰射向火輪。王太守與太夫人留連美酒,共賞三夜明月;豐收之年,五州的春光都融入歡宴。我試圖用詩律追趕這強勁的唱和,卻因接待訪客而歸期受阻。想象那觀燈人群中女子墮珥遺簪的熱鬧場景,仿佛在華胥夢境中見到了盛會的參與者。
緹騎(tí jì):古代貴官的隨從騎士,因穿橘紅色(緹)制服得名。
火輪:指元宵節的燈輪,形容燈火旋轉如輪。
蹭蹬(cèng dèng):本指路途險阻,此處指歸期困頓受阻。
惡賓:自謙之詞,指自己作為客人(劉道原來訪)耽誤行程。
墮珥遺簪:化用《史記·滑稽列傳》“杯盤狼藉,墮珥遺簪”,形容觀燈女子眾多、首飾散落的熱鬧場景。
華胥:典出《列子·黃帝》,指夢境或理想之境,此處指對盛會的想象如夢境。
此詩為宋神宗時期蘇軾與蘇州太守王誨(字規父)的唱和之作。時蘇軾因好友劉?。ㄗ值涝﹣碓L,滯留京口(今鎮江),未能赴蘇州參與王誨陪太夫人觀燈的盛會,故以此詩回應,既想象盛會之景,又自陳滯留之由。
全詩通過虛實相生的手法,既展現了蘇州燈節的熱鬧景象,又抒發了因友人來訪未能赴會的遺憾,體現蘇軾對友情的珍視與對生活雅趣的熱愛,是其唱和詩中情感細膩、意境靈動的佳作。
苔徑無塵到漸賒,小園留客剪春茶。自從閉卻山門路,落盡山櫻幾樹花。
千縷斜,萬縷斜,古道空村載酒車。漫天飛柳花。春有涯,夢有涯,淥水亭邊啼暮鴉。醉他王謝家。
龍眼獨從陰處長,荔枝先向日邊紅。仙人肌體如冰雪,玉液丹成大火中。
匡山不易到,之子滯江城。更憶臨岐話,難為曠別情。衲衣千縷薄,楖栗萬山輕。多是少年事,風塵愧老成。
泯泯長流徹底清,石間松下倦心情。洞天咫尺樞衣便,抖擻精神為濯纓。
澹圃西連恬憺宮,香煤欲冷樹號風。從他猿鶴相驚怨,自是冰心出處同。
曾從鑾輅出邊陲,擄得名王奏凱歸。從此沙場無戰斗,至今遠塞震皇威。
薤露歌殘倚夕暉,哲人嗟與世相違。徒令冢嗣思遺訓,無復高堂戲彩衣。耆舊獨憐鄉邑少,儀型頓覺里閭希。玉堂大老銘潛德,千載行人挹素輝。
季卿為醫世無雙,十載挈家游此邦。逢人賣藥不二價,教子讀書同一窗。我昔長呼綺里季,而今歸學鹿門龐。明年何處聽春雨,杏花如錦照澄江。
蘭陵白纻色勝銀,裁縫舞袖當上春。調箏考瑟宴嘉賓,送意尊前未敢親。東方將明樂不違,主人歡笑客忘歸。鐘鼓齊發且復希,矯視云端雙鶴飛。
屈指吳中故事誇,馬蹄歸去側烏紗。平原結束春風局,得意無人說杏花。
漁師來賣魚,船小風蕩漾。得錢瞥波去,不怕江流漲。
漢樹淹邊月,天都拂塞塵。九關虛虎豹,層閣望麒麟。社稷群公手,兵戈一介身。請纓還請劍,慷慨涕沾巾。
小亭新筑藕花邊,為愛陂塘五月天。最好一番風雨過,瓊珠無數落清泉。
壯歲干名幸起家,十年蹭蹬一長嗟。憑陵初托風前鹢,淘汰終隨浪底沙。沒得玄機問黃檗,卻將齊物付南華。感君憐我貽佳句,一段秋光照晚霞。簿領棲遲嘆陸沈,滔滔何處覓知音。凌云詞句豪難敵,似水交情老更深。鼷鼠飲河聊滿腹,白云出岫本無心。從今收拾身閒計,洗竹鋤花日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