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
二八佳人細馬馱,
十千美酒渭城歌。
簾前柳絮驚春晚,
頭上花枝奈老何。
露濕醉巾香掩冉,
月明歸路影婆娑。
綠珠吹笛何時見,
欲把斜紅插皂羅。
二八佳人細馬馱,
十千美酒渭城歌。
簾前柳絮驚春晚,
頭上花枝奈老何。
露濕醉巾香掩冉,
月明歸路影婆娑。
綠珠吹笛何時見,
欲把斜紅插皂羅。
十六歲的美麗女子騎著小巧的馬而來,價值十千的美酒伴唱著《渭城曲》的歌聲。簾前柳絮紛飛,驚覺春天已到暮晚,頭上的鮮花卻奈何我已年老。露水打濕醉后的頭巾,香氣隱約彌漫;月光下歸途,身影搖曳。何時能再見如綠珠般吹笛的美人?想要將那斜插的紅花簪在黑色頭巾上。
二八:指十六歲,古代女子十五六歲為及笄之年,稱二八年華。
十千:形容酒價昂貴,語出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渭城歌:即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常作宴飲侑酒之曲。
綠珠:西晉石崇愛妾,善吹笛,此處借指才貌雙全的女子。
皂羅:黑色的絲織品,此處指男子頭巾。
此詩約作于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時。李鈐轄為當地武官,詩為宴飲分題而作。時蘇軾正值青年,詩中“奈老何”或為宴飲間的戲筆,暗含文人對時光的敏感。
詩以宴飲戴花為題,描繪了宴中佳人、美酒、歌舞之景,兼寫暮春歸程的細膩感受,在歡愉中流露出對青春易逝的感慨,展現了蘇軾早期詩歌明快而含蓄的風格特點。
方壺小有人誰到。底事春知早。使君和氣粲如花。更筑百花深處、駐春華。云關遠枕苕溪淺。未放歸懷展。看殘紅紫綠陰斜。鸞鳳干霄卻上、玉皇家。
紺宇初成國已清,千靈慈護屬仁明。山僧了得真空觀,好續爐薰傲太平。
當局沈吟只謾勞,區區勝敗直秋毫。顛嬴蹶項非君事,賴有安劉末著高。
荒草茫茫一笛風,犘鳴未必牧人通。歸鴉落日江南野,何限人間真戴嵩。
青幢翠葆抱參差,浮客黃金鑿落暉。一日山川如得主,兩眸天地不藏機。華胥有國真稀闊,齊物名篇孰是非。澀道直西暄絳蠟,卷空簫鼓使君歸。
貧家凈掃地,貧女好梳頭。下士晚聞道,聊以拙自修。叩門有佳客,一飯相邀留。舂炊勿草草,此客未易媮。慎勿用勞薪,感我如薰蕕。德人抱衡石,銖黍安可廋。
聚斂非王政,偏私豈建中。天資傷忌刻,性學欠昭融。賢輔終疏斥,奸邪是顯庸。治平雖有志,才小竟成空。
縹緲山頭白最先,模糊云物變吳天。陸機玉圃無精粗,王衍瑤林滿后前。酒漲微瀾宜永夜,麥翻翠浪看明年。曉晴便是春消息,梅萼包香柳欲眠。
野草附樹青,蟠根空穴里。雖蒙雨露濡,柔葉易枯死。嗟爾亦何情,失地猶貪生。不如培厚土,芊芊自欣榮。
霜橙共我鄉。
午日尋芳候,千秋祝圣年。樓船浮別島,簫鼓列長筵。紫翠仙城出,丹青梵剎懸。金閶折垂柳,何似越門前。
霜旭開晴曉出關,沖寒驢子猬攢攢。西風百里南雄道,綠樹丹楓滿意看。
黃塵沒車轂,平地得林丘。花木風光早,陂池煙雨秋。不彈長劍鋏,甘賦大刀頭。九軌利名痼,逢君應少瘳。
滿江風雨。任寡鵠哀鳴,瀟瀟如許。惜病憐貧,賃廡十年辛苦。單門最憐舐犢,況驚禽、那堪鼙鼓。不信藁砧情重,便忍拋儂去。問藁砧,泉下待儂否。嘆易割回腸,難斷愁緒。一寸金彄,謝汝助儂千古。靈鶼料仍比翼,倘同尋、睦親坊路。誰道湖山寂寞,得玉顏支拄。
梨花院落溶溶雨。弱柳低金縷。畫檐風露為誰明。青翼來時試問、董雙成。去年春酒為眉壽。花影浮金斗。不須更覓老人星。但愿一年一上、一千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