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至壽州先寄知府龍圖三首 其二
短帽輕衫信馬蹄,只愁吟社爽襟期。
曉回谷口禽聲軟,寒束梅梢春思遲。
幸挹清標憐野逸,肯將孤憤累明時。
聽公高論何由盡,應比醍醐灌漏巵。
短帽輕衫信馬蹄,只愁吟社爽襟期。
曉回谷口禽聲軟,寒束梅梢春思遲。
幸挹清標憐野逸,肯將孤憤累明時。
聽公高論何由盡,應比醍醐灌漏巵。
戴著短帽、穿著輕衫,任由馬兒信步前行,只擔心吟詩結社之事會辜負了內心的期待。清晨回到谷口,禽鳥的叫聲輕柔悅耳,寒意籠罩著梅梢,春天的氣息似乎來得遲緩。有幸能接近您高潔的風范,欣賞您的閑逸情懷,怎忍心用個人的孤憤來影響這清明的時代。聆聽您的高見,哪有盡頭呢,這感覺就如同醍醐灌進漏卮一般暢快。
短帽輕衫:輕便的穿著,體現(xiàn)出行的閑適。
吟社:吟詩結社,文人雅集活動。
襟期:抱負、志趣,這里指參與吟社的期待。
挹:接近、瞻仰。
清標:高潔的風范。
野逸:閑逸的情懷。
孤憤:因孤獨而產生的憤慨。
醍醐灌漏巵:醍醐是酥酪上凝聚的油,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漏巵指有漏洞的酒器,這里形容聽對方高論的暢快。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即將到達壽州時寫給知府龍圖的。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wěn)定,詩人懷著期待與敬仰之情,希望能與知府交流,融入當?shù)氐奈娜搜偶顒印?/p>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知府的敬仰和期待交流之情。其特點在于寫景與抒情相結合,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宋代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君臣垂令名,千載不偶然。 先生固尚志,光武亦下賢。 斯人化去久,惟有丘隴存。 髑髏已成泥,清風播椒蘭。 先生漢之龍,當與造化旋。 胡為抱明珠,終身墮深淵。 云臺空自高,視之若輕煙。 歸耕富春山,高臥無迍邅。 服我羔羊裘,還君鵕鸃。 脫去金籠頭,不受牧者鞭。 灘水清見石,客星長在天。
耶溪不須深,產銅當自名。 堇山不須高,產錫當自靈。 上有云霧合,下有蛟龍爭。 昔人此鑄劍,分明載圖經。 六丁互烹煉,百妖失依憑。 汀蒲露纖鍔,獵獵剛風生。 渚蓮挺長鋏,濯濯垂朱英。 尚疑雌雄合,時覺波濤驚。 秋霜生殺氣,秋波湛虛清。 星斗忽在地,光芒射浮萍。 佩之臨四夷,驚落旄頭星。 請之斬邪佞,伊誰敢縱橫。 但恨無張華,窮淵夜冥冥。
失馬何須吊塞翁,依然開口笑東風。屈伸使指良非便,運轉從心已自雄。
就筆書余新夢斷,入林把處舊游同。九逵塵鞅經年倦,管領清間百日中。
驟馬天街一蹶中,險將折臂兆三公。翻身學士疑成瓦,擎掌仙人不是銅。
漫笑莊生虛攫右,早夸杜老妙書空。斷碑半截渾難補,天遣重完賴國工。
殊私及耆老,圣德賑黎元。布帛忻天賜,生涯作主恩。 情均皆挾纊,禮異賁丘園。慶洽時方泰,仁沾月告存。 寧知酬雨露,空識荷乾坤。擊壤將何幸,裴回望九門。
俠客重恩光,驄馬飾金裝。瞥聞傳羽檄,馳突救邊荒。 轉戰(zhàn)磨笄地,橫行戴斗鄉(xiāng)。將軍占太白,小婦怨流黃。 騕褭青絲騎,娉婷紅粉妝。一春鶯度曲,八月雁成行。 誰堪坐秋思,羅袖拂空床。
石床橫素書,漆燈掛青焰。 引幞不耐眠,危坐意清宴。 瓦盆覆殘茗,綺石當圜硯。 索筆賦短章,書成自精絢。 冷月侵疏槐,荒山噭荒雞。 蟲吟豆花中,葉墜石苔面。 垂頭何所思,闌干忽憑遍。 一入靜者懷,機鋒似□箭。 恨無三益友,相對發(fā)綺辨。 露濕還松房,青林火不見。
倚風無力減香時,涵露如啼臥翠池。 金谷樓前馬嵬下,世間殊色一般悲。 不耐高風怕冷煙,瘦紅欹委倒青蓮。 無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殘香盡日憐。
萬木已清霜,江邊村事忙。 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
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shù)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
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 靜聽江叟語,盡是厭兵人。
露冷廣寒夜,喚醒玉真愁。銀橋憶得飛度,曾侍上皇游。一曲霓裳按罷,兩袖天香歸后,人去已千秋。笑倚金粟樹,斜插玉搔頭。憶錢塘,今夜月,也如鉤。題詩欲寄紅葉,又怕水西流。誰把琵琶彈恨,愁絕多情司馬,不是在江州。醉飲玉山里,有霧繞飛樓。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