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陳伯育結彩舟行樂游湖戲寄三首 其二
東陳風義舊傳聞,雕鶚鸞凰果逸群。
青竹題詩才倚馬,畫船槌鼓氣凌云。
賞心自向明時得,樂事應容下客分。
敵飲會須翻玉海,背河決勝看齊軍。
東陳風義舊傳聞,雕鶚鸞凰果逸群。
青竹題詩才倚馬,畫船槌鼓氣凌云。
賞心自向明時得,樂事應容下客分。
敵飲會須翻玉海,背河決勝看齊軍。
早就聽聞東陳陳伯育的高風義舉,他如雕鶚鸞凰般出類拔萃。他才思敏捷,倚馬便能在青竹上題詩,畫船中擊鼓時意氣凌云。賞心樂事自然能在這太平盛世中獲得,這樣的樂事也應讓我這下客分享。暢飲時定要如翻倒玉海般豪飲,就像背河而戰的齊軍一樣有決勝的氣勢。
東陳:可能指陳伯育居住之地或其家族相關地域。
風義:指高風義舉。
雕鶚鸞凰:比喻杰出的人才。逸群:出眾。
倚馬:形容才思敏捷,典出桓溫北征,袁宏倚馬起草文告,頃刻而成。
槌鼓:擊鼓。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下客:詩人自謙之詞。
敵飲:暢快飲酒。玉海:形容酒多如大海。
背河決勝看齊軍:指齊軍曾有背水一戰決勝的事跡,這里表示要有決勝的氣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明時”可推測當時社會相對穩定、政治清明。詩人聽聞陳伯育結彩舟游湖行樂,便作詩寄贈,可能是與陳伯育有一定交情,對其游樂之舉表示關注和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賞陳伯育的才德和游樂之舉,突出了他的杰出與豪邁。詩中展現出歡快的氛圍和積極的情感,在文學上以用典和豪放的語言為特色,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午日過六,靈岳再生申。豐神英毅,端是天上謫仙人。夙蘊機權才略,早歲來歸明圣,驚聳漢庭臣。言語妙天下,名德冠朝紳。 繡衣節,移方面,政如神。九重隆眷倚注,偉業富經綸。聞道山東出相,行拜紫泥飛詔,歸去秉洪鈞。壽嘏自天錫,安用擬莊椿。
梅花照雪。渾似人清絕。香疊紺螺雙背結。曾侍霓旌絳節。 如今卻向塵寰。棋中寄個清閑??v使阿郎多病,也須偷畫春山。
有美如花客,容飭尚中州。玉京杳渺際,與別幾經秋。家在金河堤畔,身寄白蘋洲末,南北兩悠悠。休苦話萍梗,清淚已難收。 玉壺酒,傾瀲滟,聽君謳。佇雪卻月,新弄一曲洗人憂。同是天涯淪落,何必平生相識,相見且遲留。明日征帆發,風月為君愁。
何必渡江如去歲,載花買酒山中。赤城風月笑相逢。城中差更樂,佳客飲千鐘。菊水粼粼生翠霧,蓉簾半卷西風。分明不與畫圖同。不妨歌此曲,君自是司空。
春睡倦。自撿花枝行遍。昨日新紅今日變。細*將袖染。翠扇迎風撲面。雙燕飛來還轉。簾外楊花簾里燕。相逢如未見。
春愁淺。窺人忽見桃花臉。桃花臉。輕寒初透,小窗猶掩。東風裙濕湘波*。相逢處處如人面。如人面。劉郎老去,怕伊重見。
茶餅嚼時香透齒,水沉燒處碧凝煙。 紗窗避著猶慵起,極困新晴乍雨天。
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乞治聾酒一瓶。 惱亂玉堂將欲遍,依稀巡到第三廳。
手推嘔啞車,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農名。
海國民皆興禮義,潢池盜已息干戈。 農桑四境豐年屢,簫鼓千村吹氣多。
覆羔真得皂囊書,錦不元來勝石渠。 但寶銀鉤并鐵畫,何須玉帶與金魚。
昔人躭隱約,屠酤身亦安。 矧伊叢古書,枕藉於其間。 讀書博詩趣,鬻書奉親歡。 君能有此樂,冷淡世所難。 我本抱孤尚,為貧試彈冠。 欲和南薰琴,秋風欻戒寒。 恬無分外想,剩有日晷閒。 閱書於市廛,得君羈思寬。 誦其所為詩,刻苦雕肺肝。 陶韋淡不俗,郊島深以艱。 君勇欲兼之,日夜吟辛酸。 京華聲利窟,車馬如浪翻。 淡妝誰為容,古曲誰為彈。 桐陰覆月色,靜夜獨往還。 人皆掉臂過,我自刮眼看。 百年適志耳,豈必身是官。 不見林和靖,清名載孤山。
饾饤陰晴,乍中酒醒時,愁思如許。又倦柳千絲,做成煙雨。不信天涯今日里,昏昏都是垂簾過。鳩啼苦,竹粉翠樓,斜照猶駐。 為語。傷春舊侶。恁薇壺練帶,消得朝暮??创迤偃绯?,林霏疑霧。好借一蓑湖上去,短篷綠罨鷗波路。山無數,冷光潑青詩句。
日午風高新雨晴,殘花飛絮兩輕輕。 垂鞭緩轡饒間望,時復林間布谷鳴。
剡溪萬壑千巖景,人境誰能識心境。 君畫山陰雪后船。始悟前人發清興。 眼中百里舊山川,荒林雪月縈寒煙。 應緣興盡故無盡,賓主不見寧非禪。 當年戲留一轉語,不意丹青能再睹。 更畫人琴已兩忘,妙盡子猷真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