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獻甫云頂
舉首看山不到山,每來留恨翠微間。
禪關但有經年約,使傳終無一日閑。
春到柏林香渺渺,雨余巖漏瀉潺潺。
虎溪莫過虛邀客,猿鶴鐘峰悵未還。
舉首看山不到山,每來留恨翠微間。
禪關但有經年約,使傳終無一日閑。
春到柏林香渺渺,雨余巖漏瀉潺潺。
虎溪莫過虛邀客,猿鶴鐘峰悵未還。
抬頭望山卻仿佛看不到山的真貌,每次前來都在青山間留下遺憾。與禪關早有經年之約,無奈使者傳命讓我終日不得清閑。春天來到柏林寺,香氣渺渺;雨后巖間的漏泉潺潺流淌。莫要像虎溪那樣虛邀客人,鐘峰的猿鶴還在惆悵我未歸。
翠微:指青山。
禪關:指佛教寺院。
使傳:使者傳達命令。
柏林:指柏林寺。
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慧遠和尚送客不過此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因公務纏身,雖向往山林禪境,卻無法得閑前往。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又有一定事務紛擾的狀態,詩人在這種環境下,內心渴望擺脫俗務,親近自然與禪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林禪境的向往和無法前往的遺憾。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清幽,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禪意的追求。
紅荔風香,金萱露醉,銀河影掛珠斗。十載從官,兩朝經亂,算抵半生知舊。故鄉夢遠,微記得柯山晴岫。多病嬌兒自樂,涼鞋壽星親繡。牽蘿費卿素手。愧榮華,肖他天秀。笑指小星,三五夜涼占候。何處芝田蕙畝。且伴我齊澆趙州酒。春在瑤池,桃花耐久。
百宜一好是天然,為說從來鏡懶看。拈出夭韶馀態在,恰如詩品有都官。
木伎機,石女兒。三冬陽氣盛,六月降霜時。有語非干舌,無言切要詞。會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午齋晨粥無馀事,箋茗爐香話道奇。
萬山青。斜陽影,金色返照東城。天意晚涼似洗,淡點疏星。老云西上,千萬種巧簇奇形。似古鐵镕成大嶺,橫亙長鯨。一峰菌子孤撐。最高處,宛然三兩人行。凝望半天漸黑,怒碾雷聲。露涼侵座,花徑外,且撲流螢。算倚枕,淙淙快雨,知待三更。
普光明殿在人間,凡圣交羅絕往還。若向一塵親得見,毫光照處奉慈顏。
涼云透綠,畫閣延秋,人病壺天醉。壽華卮里。蘇堤路、一舸鬧紅猶記。衣香舵尾。西子樣、南高眉翠。樓外樓、山外青山,領盡杭州味。門對錢塘江水。望西興紅樹,潮信風起。駕濤新里,潛庵在、共數歐陽遺事。三秋桂子,果送到、冬青無地。荷又花、人化長星,嗟萬方如此。
廿載猶勞好護持,氣粗語大舊吟詩。而今律細才偏退,可許情懷似昔時。
大眾盡皆云集,僧堂橫吞佛殿。露柱倒掛燈籠,天高地厚,月白風清。雨順風調,河清海晏。饑則共君餐苦菜,渴則與子飲寒泉。直饒天外雨花飛,爭似歸堂吃茶去。
天又新涼。似久別故人,喜會他鄉。梧桐知信息,便暗響銀床。吟蛩深夜咽碧,透斷砌、草露聞香。仙夢冷,共畫屏無睡,牛女河梁。吟商。年徂扇底,人老鏡中,雙鬢色半如霜。西風催畫角,賴大野云黃。荷花應做怨女,算此后,日褪紅裝。將進酒,當早鶯、迎到春光。
臺山路上,過客全稀。破灶堂前,感恩無地。雪埋庭柏,冰鎖偃溪。雖在南方火爐頭,不入他家齏甕里。
同門才藻說時流,吟卷江南放出頭。別有一身兼二仲,老吾談藝欲尊周。
仙隱生涯,石交名宿,送老隔朝官府。曾到江源峰第一,正作青城山主。離堆煙樹。記與孤客尋秋,詩心黃葉風吹去。誰分浪聲淘盡,浮云千古。白頭夢冷洞天,怕聞杜宇。欣然君尚如故。占三徑芙蓉深處。借消暑,銅斑摹取。印花色、千紅成譜。一條生活周秦路。且兌酒馀杭,燕然定勒誰家土。
清明時節雨昏沉,名喚清明濫到今。也似重陽無實際,滿城風雨是重陰。
露柱多年出家,燈籠久已落發。佛殿堅持禁戒,三門近得休歇。大事本來平等無著,清涼滿月度盡草木,叢林一似陽和齊發。
僂指摳衣日,于今歲六移。步趨徒愿學,憂患亦何為。窗曉鴉同起,天寒雁引悲。依仁方再幸,小耐了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