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蔣穎叔游丁山彰教寺
北風方苦寒,冰霜晝未消。偶傾御史蓋,同上丁山椒。
空崖白云宿,拱木獼猴跳。碑皴龜腹裂,泉活龍尾搖。
枯松起幽籟,中天奏云韶。苔深鴉髪翠,石立壯土翹。
荒墳瘞參軍,沉魄誰與招。卻讀樂安詞,慘淡窺泬寥。
矧復見猶子,危言動清朝。甘心脫豸冠,竄跡投冗寮。
公議在后世,美才無吝驕。六經收滿腹,辨析皆有條。
登山聽君語,淙淙碎瓊瑤。但驚白日落,歸馭不可邀。
明發余亦往,安得同漁樵。
北風方苦寒,冰霜晝未消。偶傾御史蓋,同上丁山椒。
空崖白云宿,拱木獼猴跳。碑皴龜腹裂,泉活龍尾搖。
枯松起幽籟,中天奏云韶。苔深鴉髪翠,石立壯土翹。
荒墳瘞參軍,沉魄誰與招。卻讀樂安詞,慘淡窺泬寥。
矧復見猶子,危言動清朝。甘心脫豸冠,竄跡投冗寮。
公議在后世,美才無吝驕。六經收滿腹,辨析皆有條。
登山聽君語,淙淙碎瓊瑤。但驚白日落,歸馭不可邀。
明發余亦往,安得同漁樵。
北風正猛烈寒冷,冰霜白天都未消融。偶然與御史一同出行,登上丁山的山頂。空曠的山崖有白云棲息,大樹上獼猴跳躍。碑石紋理如龜腹開裂,泉水靈動似龍尾搖擺。枯松間傳出清幽聲響,仿佛天空奏響仙樂。青苔深處烏鴉羽毛翠綠,石頭矗立像壯士昂首。荒墳埋葬著參軍,他的魂魄有誰來招回。再讀樂安的詩詞,在慘淡中窺見高遠天空。況且又見到他的侄子,正直言論震動朝廷。他甘心脫下御史官帽,隱居到閑散官職中。公論在后世,他才華出眾不必自謙。他滿腹經綸,辨析事理都有條理。登山聽你說話,如淙淙碎玉之聲。只驚覺白日西落,歸程無法挽留。明天我也想去,怎能和你一起做漁樵之人。
御史蓋:御史所戴的帽子,這里代指御史,指蔣穎叔。
山椒:山頂。
拱木:大樹。
皴:紋理。
云韶:傳說中的仙樂。
瘞:埋葬。
矧:況且。
猶子:侄子。
豸冠:御史的帽子。
冗寮:閑散的官職。
吝驕:自謙。
瓊瑤:美玉,這里形容聲音清脆。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蔣穎叔曾任御史等職,可能因政治原因遭遇挫折。詩人與他一同游覽彰教寺,在游覽過程中,詩人有感于友人的經歷和才華,寫下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政治斗爭,蔣穎叔或許因正直言論而受到排擠。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同情,以及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夕光江搖魚尾紅,何處扁舟開晚篷。雁字初成春有信,煙鬟空好雨無蹤。荒寒數葦橘洲岸,領略半窗湘寺鐘。浦口行人已爭渡,林下歸僧欣一逢。
杜鵑只管催歸去。知渠教我歸何處。故國淚生痕。那堪枕上聞。嚴裝吾已具。泛宅吳中路。弭棹喚東鄰。江東日暮云。
先生衰眼失孤鴻,久著甕天塵霧中。誰卷秋空開四壁,丹青三昧道人崇。
東風吹暖氣,花泛曉光鮮。破月斜天半,垂藤壓樹偏。
客中幽興二人兼,和盡新詩韻轉嚴。山雪撲衣春后薄,溪風吹面晚來尖。帶圍舊眼頻頻換,鬢腳新霜故故添。何處人家堪買醉,近橋楊柳綠纖纖。
五紋絲線織絳長,金作絳環七寶裝。就中獨有貓睛貴,覷看中間一線光。
天公巧。作弄得,幾陣春寒峭。將花當酒同看,新釀紫紅多少。煙僝雨困,花也似春人醉倒。勸番風著力催晴,數聲窗外啼鳥。因念一角江城,芳菲地,雛鶯乳燕來早。喚起春痕都無跡,人面共桃花一笑。癡心向東君暗祝,莫開遍荼蘼事遍了。待偷閑綠杖青鞋,看花忘卻人老。
舊業成暌遠,親朋久失群。百年生長地,一片往來云。獨立空流水,長吟但落曛。結茅何日定,西隴事耕耘。
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雨水添新漲,陂湖沒舊痕。人迷堤口路,船上樹頭村。歲事知前誤,秋耕未可論。誰憐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極目山川無盡頭,風煙不斷水長流。如何造物開天地,到此令人放馬牛。飲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結發異中州。圣賢不得垂文化,歷代縱橫只自由。
風煖江鴻海燕,雨晴檐鵲林鳩。一段青山顏色,不隨江水俱流。
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屨恣優游。未饒榮啟歌三樂,不學張衡詠四愁。二品位高猶是忝,九天恩重若為酬。儒生所得誰如我,豈復咨嗟雪滿頭。
誰挽烏號五石強,由來猿臂可穿楊。蛇疑杯里終難釋,鳥盡林中便已藏。開處流星過絕塞,掛時殘月在扶桑。世間得失原無定,尼父當年笑楚王。
江云疊疊遮鴛浦。江水無情流薄暮。歸帆初張葦邊風,客夢不禁篷背雨。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無盡處。白沙煙樹有無中,雁落滄洲何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