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留二君儀田園基石亭二首 其二
人世無百歲,塵勞枉營營。
豈如田園樂,歌嘯送余生。
況同盤石上,開亭石為屏。
卷簾春雨足,洗耳松風鳴。
孤鳥望中沒,淡煙山際橫。
時復命兒息,講道或傳經。
經罷哦五言,珠璣滄海傾。
嗟我無羽翼,往適幽憂情。
人世無百歲,塵勞枉營營。
豈如田園樂,歌嘯送余生。
況同盤石上,開亭石為屏。
卷簾春雨足,洗耳松風鳴。
孤鳥望中沒,淡煙山際橫。
時復命兒息,講道或傳經。
經罷哦五言,珠璣滄海傾。
嗟我無羽翼,往適幽憂情。
人活在世上沒有能到百歲的,塵世的操勞不過是白白地忙碌。哪比得上在田園中享受快樂,唱歌呼嘯度過余生。何況同在巨石之上,建了亭子以石為屏風。卷起簾子,春雨已足,松風鳴響好似洗耳。孤鳥在視野中消失,淡煙在山邊橫亙。還不時讓兒孫們過來,講講道理或是傳授經書。講完經書吟誦五言詩,那詩句如滄海傾倒般優美。可嘆我沒有翅膀,不能前往那里排解我的憂愁。
塵勞:塵世的操勞。枉營營:白白地忙碌。
盤石:巨石。
洗耳:傳說堯欲讓天下給許由,許由認為這話污了他的耳朵,就到潁水邊洗耳。后用來表示厭聽塵俗之言。
兒息:兒孫。
珠璣:比喻優美的詩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塵世的紛擾中,看到留二君儀田園基石亭的相關情況,引發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留二君儀的田園生活可能是寧靜閑適的,與詩人所處的環境形成對比,從而促使詩人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優美的景物描寫展現田園之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炊煙生處是柴關,只隔前溪半里山。偶展《漢書》隨意讀,不教牛角掛空還。
棲碧亭空鎖翠慰,詩成人世已俱非。墨池水暖鵝誰換,華表云間鶴自歸。樓倚仲宣休作賦,碑思叔子故沾衣。古來陳跡知多少,立馬西風又落暉。
只說暫違去,如何竟不來。莫非多契合,從是久徘徊。笑傲風前榻,歌停月下杯。卻憂鱸正美,歸興又將催。
歌梁塵未斷,舞袖影方閒。落月窺珠鏡,青春暗玉顏。為云歸峽里,竊藥去人間。安得招?術,姍姍步幄還。
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輕霜臨菊月,細雨似梅天。莫道春隨風雨過,化工昨夜到桑麻。
偃革逢華旦,三雍識漢儀。明倫先太學,首善自京師。圣主脩文日,諸生望幸時。宸奎在輪奐,萬目仰宏規。
妙樂空傳入太清,濁心塵耳不關情。而今靜里耽玄思,學聽流云作水聲。
結屋在墻陰,閉門讀詩書。懷我平生友,山水異秦吳。杖藜出柴荊,豈無馬與車。窮通適異趣,談笑不相愉。豈復求古人,浩蕩與之俱。客至當飲酒,日月無根株。
堂上家公白發垂,隨陽鴻雁各分飛。當時獨有娛親志,不羨朝衣羨彩衣。幾多豪杰出長安,散盡黃金救急難。得似夫君有陽報,白頭強健子能官。曾同尊酒話蟬聯,君世西秦我世燕。慷慨固當歌義俠,流風傳過二千年。
不敢匆忙覓故姝,停鞭試問老翁姑:“三年嫁女幾多無”?“桑下蠶眠眠復醒,枝間子結結仍枯,青青不嫁只前湖”。
柳外朝冠古進賢,云間觀戶舊通仙。蓬萊豈隔三千里?華頌宜過一萬年。香并袞龍浮瑞日,聲隨簫鳳下晴天。文臣不愿金莖賜,但想黃封到竹邊。
月滿長安雪未消,分明銀海瀉秋濤。光迷萬里璚珂亂,勢壓雙龍玉闕高。曙色漸分鳷鵲觀,凝寒猶在鹔鹴袍。負薪亦有號饑者,愿得君王發漢廒。
逢人問除日,君得地曹郎。此意憑誰寄,梅花隱石床。
先生奇才天下聞,先生早達非隱淪。名園十畝手自辟,遠意正在桑榆曛。蒼生日夕要霖雨,碧山豈得留閒人。君不見晉公綠野晚始就,魏公老圃當秋芬。人生適志亦有日,彈丸鸮炙空勞神。隱待園,園待隱,塵海茫茫幾時盡。會須重夢竹間翁,煙雨春風謝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