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祜韻
山中多白云,云氣歸如吞。
目無塵埃污,耳足清凈根。
僧歸踏層徑,鳥遠迷孤村。
來過人跡少,無客掃松門。
山中多白云,云氣歸如吞。
目無塵埃污,耳足清凈根。
僧歸踏層徑,鳥遠迷孤村。
來過人跡少,無客掃松門。
山中飄蕩著許多白云,云氣涌動好似被大山吞入。眼中沒有塵埃的污染,耳朵也足以清凈。僧人歸來踏著層層山路,鳥兒遠去迷失在孤村。這里人跡罕至,沒有客人來,松門也無人清掃。
歸如吞:形容云氣好像被山吞進去一樣。
清凈根:佛教語,指遠離煩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里指耳朵能遠離塵世喧囂。
層徑:層層疊疊的山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山中時,被山中的清幽環境所感染,結合張祜的詩韻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這種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山中的清凈之美,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能體現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紅顏二八定誰如,三十專房寵未除。頭白楚宮看似舊,登車何用泣前魚。
往事分明似夢中,敝衣破帽立西風。河流不為愁人計,勢逐長江日夜東。
絳闕清都亦寂寥,騎鯨來此暫逍遙。吹笙搗藥全無用,罵座其中頻見招。
忽忽歲云暮,霏霏山雨頻。鳥啼茅舍靜,梅映竹籬新。陋巷無深轍,清酤有善鄰。中原消息斷,聊與醉鄉親。
長日鄉村風物新,送君攜手到江濱。無情最是堤邊柳,只系離愁不系春。
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親倚門望,不見萱草花。
入山休恨不相逢,意足猶如會面同。一字懶題蕉葉上,五年還到草堂中。眼前樓閣浮新綠,鏡里容顏減舊紅。何日重來聽說法,寶花無數滿虛空。
杖藜徐步小溪傍,屬玉雙飛水滿塘。喬木蒼煙馀故國,敗荷衰柳更殘陽。惜無濁酒供秋興,誰借扁舟趁晚涼。再約小亭終一到,與君連日倒壺觴。
一世欽齋老,聲名四十年。冰融南省日,春滿洞庭天。笑語當時密,交情晚節堅。秀英今已矣,新閣獨巋然。
眉目粗頑發指冠,鄉人權作大王看。鐵燒醋灌俱嘗盡,笑殺無須是宦官。
夢斷元知夢續難,香煙繞指九連環。杯中有影非懸弩,筆底無棱是雪山。酩酊已成囊尾疾,瘋狂莫笑石頭頑。當時千注梅花印,幾度更深卷袖看。
金溪石,石生銀。鑿石石有盡,銀令無時磷。昨夜銀官下,山頭點銀戶。葛家父,無丁惟二女,葛家父楚苦,苦楚與死鄰。二女痛父關一身,駢首跳冶裂焰闇。裂焰焚身,不焚二女心。天慘慘,神森森,化作雙白金。雙白金,盛龍錦,愿作萬壽卮,以奉天子飲。一飲銀鬼泣,再飲銀令寢。
遙望城中夜色微,春風春雨久相違。誰念多情難似汝,一街燈火待君歸。
紫燕黃鶯來去飛,綠楊煙暖午風微。先生倚杖花邊立,童子舞雩川上歸。景物自隨幽意得,世情渾與此心違。緣知野馬多如許,不染春云白練衣。
蘭亭怪底不成章,興在溪流曲引觴。水竹舊居還老懶,盤餐雅會任清狂。陶潛適俗悲塵網,王績逃名托醉鄉。一曲滄浪歸晚棹,荷風十里送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