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言歸
予將歸兮而有言,德眇薄兮言弗見信。孝乎為孝兮友于弟晜,奚為為政兮予之所存。
慨日月兮往而不返,吾親八十兮事之云晚。朝廷清明兮予忠曷施,道弗行于家兮何以教吾民之為哉。
嗚呼,耕吾土兮足以食,條吾桑兮足以衣。予奉親兮孰不可樂,予治身兮尤以為宜。
蹇何憂兮何思,恬無悶兮無知。休歟歸乎,以退為進乎,予發諸誠乎,言誰弗信乎。
予將歸兮而有言,德眇薄兮言弗見信。孝乎為孝兮友于弟晜,奚為為政兮予之所存。
慨日月兮往而不返,吾親八十兮事之云晚。朝廷清明兮予忠曷施,道弗行于家兮何以教吾民之為哉。
嗚呼,耕吾土兮足以食,條吾桑兮足以衣。予奉親兮孰不可樂,予治身兮尤以為宜。
蹇何憂兮何思,恬無悶兮無知。休歟歸乎,以退為進乎,予發諸誠乎,言誰弗信乎。
我即將歸鄉,有話要說;德行微薄,所言恐難被信服。孝道即為行孝,友愛即為兄弟和睦;為何從政治事?我所堅守的便是這些。可嘆日月流逝一去不返,雙親已八十高齡,侍奉他們已嫌太晚。朝廷清明,我的忠誠又何處施展?治家之道不行,又如何教導百姓?啊,耕種自己的田地足以果腹,修剪桑樹養蠶足以制衣。奉養雙親,哪有不快樂的?修養自身,更覺適宜。有何憂慮?有何掛懷?恬淡無悶,無知無求。歸去吧!以退為進,這是我發自肺腑之言,誰會不信?
眇薄:微小淺薄,指德行不足。
弟晜(kūn):兄弟。晜,古同“昆”,兄。
奚為:為何。
條:修剪,整理。
蹇(jiǎn):發語詞,無實義。
休歟(yú):贊美之詞,相當于“美哉”。
詩中提及“吾親八十兮事之云晚”,可見作者因雙親年邁,深感盡孝已晚;“朝廷清明兮予忠曷施”則暗示雖處清明之世,自身卻難展政治抱負。結合“耕土”“條桑”等描述,推測創作背景為作者因家庭責任與個人追求轉變,決心歸鄉奉親、退隱自適,詩中直抒歸鄉之愿,反映其人生選擇的內心歷程。
《廣言歸》以“歸”為核心,圍繞奉親盡孝、退隱自適展開,強調孝道與治身的重要性。詩中既有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忠志難伸的無奈,更有歸鄉后農耕自足的滿足,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傳統士大夫在家庭責任與政治理想沖突中選擇退隱的典型心態。
獨倚遙空據道周,頹墉頑鐵兩悠悠。不辭瓦石形應丑,為換人民恨未休。沆瀣飲殘猶枵腹,煙云壓重自昂頭。真成久視仙人分,看盡豪華逐水流。
草埋金馬沒銅駝,到處遣蹤《麥秀歌》。聚鐵何人成錯誤,長年見汝欲摩挲。吼風泣雨縈愁劇,負燕冠雅受侮多。我意轉銷作農器,買牛耕稼夕陽坡。
石里藏金誰辨別,
游人但見蘚痕斑。
卻被石人窺得破,
鐵船載入洞庭山。
幽閨欲曙聞鶯囀,綺窗初日微明。新妝眉畫遠山橫。此時花事了,燕子最關情。
滿地落花紅作雨,倍添春思難禁。舊歡惟有夢魂驚。東風何太劣。吹斷玉簫聲。
秋氣乍蕭森,天涯落葉深。
西風數行雁,暮雨幾家砧。
黃密埋荒徑,紅疏露遠岑。
惟留松與柏,蒼翠自成陰。
光音天上避風災,
親見三禪化劫灰。
成住壞空都一例,
且從蜃氣覓樓臺。
炎蒸三伏有無中,
十里荷花四面風。
嚴瀨蘇門兩奇侶,
一尊共德使君公。
金粟臺前別,征帆夕照催。猿聲巫峽聽,馬帳錦城開。
閩海風塵隔,巴流日夜回。此鄉多俊彥,若個子云才。
蜀道難如此,分攜思不窮。秋風登劍閣,夜月度蠶叢。
客路憑羸馬,離心寄斷鴻。講堂聞尚在,好去繼文翁。
片餉工夫煉汞鉛,
一爐猛火夜燒天。
忽然神水落金井,
打合靈砂月樣圓。
塵塵人物界,
天演日開張。
優劣無分別,
吾生貴自強。
桑乾明月照琵琶,
都護西行莫憶家。
千騎不聞刁斗擊,
鐃歌歸及上林花。
道合何妨過虎溪,
高山流水是相知。
與君一別無多日,
夢到瑯然夜榻時。
排斥異端尊孔孟,
推原人性勝荀楊。
平生膽氣尤奇偉,
何止文章日月光。
一旱忽四年,天心忍若此。
居鄉無片長,自愧何窮已。
馬上姿容河朔風,
吁嗟不見夕陽紅。
長江自小為鄰舍,
昨日歸來無此翁。
絲雨如酥,小窗似夢,睡猧難穩。試燈夜、鳳脛慵點,香閨潛向,姮娥預懇。
元宵可有冰輪分。奈瓊瑤,舞縈幌,拂簾逾緊。安黃剔翠,都到眉峰砌恨。
鄰院女、盈盈來問。說青鳥廣寒原有信。要春城、一色鋪銀,夜市萬家堆粉。
正雪后、玲瓏燈映。又陌上、軟松鴛潤。當此際,才涌上、團圞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