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歸矣
我歸矣,江之南,一蓑一釣桃花潭。
桃花潭水深千丈,金鱗尾尾密如蠶。
得魚輒笑放魚去,我不貪餌爾何貪。
移船就月還一飲,天為方床月為枕。
水紅芙蓉爛云錦,醉則縱橫看花寢。
看花寢,如之何,向來憂患付煙波。
我歸矣,江之南,一蓑一釣桃花潭。
桃花潭水深千丈,金鱗尾尾密如蠶。
得魚輒笑放魚去,我不貪餌爾何貪。
移船就月還一飲,天為方床月為枕。
水紅芙蓉爛云錦,醉則縱橫看花寢。
看花寢,如之何,向來憂患付煙波。
我要歸去了,回到那江的南岸,披著蓑衣,持著釣竿,獨守桃花潭。桃花潭的水有千丈深,金色的魚群尾尾相連,密如蠶兒蠕動。釣到魚便笑著將魚放生,我不貪圖餌料,你又為何要貪?移船靠近月光再飲一杯,以天為床,以月為枕。水紅色的荷花如錦繡般燦爛,醉了便隨意躺下,在花影中安眠。在花影中安眠,又能如何?從前的憂患都交付給這煙波浩渺的江湖了。
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金鱗:指金色的魚,代指游魚。
輒:就,立即。
爾:你,此處指魚。
水紅芙蓉:即荷花,水紅色的荷花。
爛云錦:形容色彩絢爛如錦繡。
向來:從前,以往。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厭倦世俗紛爭、歸居江南時期。通過描繪垂釣、賞景等閑適生活,反映其遠離塵囂、寄情自然以排遣憂患的心境。
全詩以‘歸’為線索,通過垂釣、賞月、觀荷等日常場景,展現隱逸生活的自在,主旨在于消解憂患、擁抱自然。語言通俗,意境清幽,是一首表達超脫情懷的隱逸之作。
建業青山是帝都,暫勞開府握軍符。花間朱鷺鐃歌曲,江上黃龍水陣圖。玉節中丞新蕩寇,樓船諸將舊平吳。不知燕子磯前地,容得陳琳草檄無?
車騎重經宛洛春,賞心惟遇好奇人。梅花東閣才爭麗,云氣高臺望迥新。白發相看成去住,金門一臥轉沈淪。當尊又是千楊柳,裘馬誰憐驛路塵。
浮生俱幻夢,異代想音容。痛拭牛山淚,悲看馬鬣封。義方馀手澤,往事感遺蹤。祿養真無補,瞻云涕復從。
天帝醉秦暴。金誤隕石墜。
玉泉似與甘泉通,風味兩泉何以同。及泉煮玉為甘旨,始見乾坤造化工。
大藥難歸海上船,沙丘龍寢已長年。如今島里藏元屑,留得君王幾度仙。
九天使者號真王,圣治峰前古道場。五百年間圣君出,太平治效過明皇。
掛簾等月闌干曲。厭永晝、勞煙倦局。單衣汗透鮫綃縮。脫帽梳犀枕玉。移床就、碧梧翠竹。寄語倩、姮娥伴宿。輕風澹露清涼足。云綴銀河斷續。
浪跡踰三紀,知音只數公。拙非今日用,愚與古人同。賓客雖常滿,簞瓢或屢空。躬耕逢歲旱,拄杖立西風。
此生天地一陳人,百歲三分過二分。老去光陰空惜日,愁來世事獨看云。靜中剝復觀消長,身外榮枯任糾紛。猶有憂時心未已,臥聽兒誦戰場文。
爭幾花為供,閑門鳥作緣。水邊盤足坐,樹下枕拳眠。日上山窗火,云生石突煙。有時持缽去,隔岸喚移船。
觀蓮憶濂翁,因得風月趣。忽然光霽生,乃在過橋處。
相憐茲白發,逼迫有秋霜。鏡已沉鸞鳥,裘空典鹔鹴。楚辭多越禮,秦女久無香。君有忘憂草,春來好寄將。
十八盤南甃沸湯,燕京樓子待梳妝。當時浴起蕭皇后,何似驪山睡海棠。
何須領眾復匡徒,無事天真佛一軀。飏下屠刀知廣額,策開眉睫見寶盧。宋人什襲藏頑石,胡賈千金市世珠。大地有禪吾亦老,故山歸去作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