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正孺游醴泉寺蠶叢
衰遲猶有少年心,
十里名藍共訪尋。
抹綠郊原逢雨后,
殘妝桃李覺春深。
諠嘩歌舞隨流俗,
瀟灑溪山憶故林。
一醉不辭繁上酒,
簿書回首費光陰。
衰遲猶有少年心,
十里名藍共訪尋。
抹綠郊原逢雨后,
殘妝桃李覺春深。
諠嘩歌舞隨流俗,
瀟灑溪山憶故林。
一醉不辭繁上酒,
簿書回首費光陰。
雖已年老卻仍有少年般的心境,與你一同探訪十里外的著名佛寺。雨后郊野一片新綠,桃李花殘更覺春深。喧鬧的歌舞追隨著世俗,溪山的瀟灑讓我想起故鄉。不推辭多次勸酒,痛快一醉;回想處理公文,只覺虛度光陰。
衰遲:年老,衰老。
名藍:指著名的佛寺。藍,即伽藍,梵語“僧伽藍摩”的簡稱,意為僧院。
抹綠:形容雨后郊野被草木覆蓋的青綠色,如涂抹一般。
殘妝:指桃李花凋謝,如同女子殘敗的妝容,代指暮春景象。
諠(xuān)嘩:同“喧嘩”,聲音大而嘈雜。
故林:故鄉的山林,代指故鄉。
繁上酒:多次勸酒,指頻繁斟酒。
簿書:官府的文書,代指繁瑣的公務。
此詩或為作者與友人周正孺同游醴泉寺時所作。當時作者可能身處官場,公務冗雜,借游寺之機暫離俗務。面對郊原春景與佛寺的清幽,對比世俗的喧鬧,觸發了對故鄉山林的懷念及對公務耗費光陰的感慨。
全詩以游寺為線索,由景入情,既展現了作者老而彌堅的少年心志,又通過“溪山”與“簿書”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然寧靜的向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語言平淡卻情感真摯,是一首融寫景、抒情于一體的記游佳作。
知白啟玄宗,醉白慕芳規。詎若瞻君宇,宛然白華思。同姓諸侯王,汝父皎不緇。河間茂經術,陳留摛令辭。璽書一見旌,不億稱宗師。斯人老空谷,朱邸垂素絲。勖哉念羹墻,毋令墨子悲。
雨荒竹徑草叢生,樹隔前溪一犢鳴。步尋幽澗疑無路,忽有人家略彴橫。近壑斂暝色,遠山猶夕暉。聲從煙際起,復向煙中微。隨風散林野,渡頭人未歸。雙闕聳岧峣,神斧忽中斷。一水從中來,千龕道傍滿。步逐麋鹿跡,詎知朝市情。負薪南澗曲,荊棘雨中行。呼兒問牛飽,又向山田耕。石潤云生衲,崖傾月照禪。曬衣橫竹錫,洗缽落巖泉。但見山花發,幽居不記年。明從暗中去,暗從明中來。流光不待曉,闇盡玉爐灰。萬籟靜中起,猶是生滅因。隱幾以眼聽,非根亦非塵。新移白閣峰,遠訪中條客。結茅授經臺,共坐云間石。松龕讀易朝,月窗談道夕。從此到終身,區中了無跡。清溪霧氣散,水涵天影空。白云翻著底,移舟明鏡中。鳥近前灘白,花移別岸紅。遙知夜來雨,山色翠如蔥。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驚湍瀉石崖,百步無人跡。愛此喧中靜,聊布安禪席。水無激石意,云何轉雷聲。仁者自生聽,達士了不驚。心空境自寂,淡然兩無情。不見竹間僧,但聞花外磬。敲檻出魚游,巢檐知鳥性。云蒸坐禪石,露濕行道徑。夜寂一燈殘,山月來破暝。松軒風掃靜,終日閉門居。犬臥青苔地,鳥銜紅柿初。瓶殘夜禪起,經潤雨翻馀。自是少人跡,非關往來疏。行轉青溪又別峰,馬蹄終日認樵蹤。翠微深處無人住,寺在深山何處鐘。十去龍沙雁,年年九不歸。煙塵猶未息,莫近塞云飛。茲寺廢已久,經構昔未遑。一朝煥金碧,煌煌耀東崗。文母開大施,天廚來眾香。縈回轉佛閣,窈窕閟禪房。平地俯歸鳥,高齋在上方。宿云不歸山,野水自成塘。道人如水鏡,見者心清涼。理勝是非遣,慮淡形跡忘。歸鞍惜清境,佇立暮天蒼。薄暮瀟瀟雨,何人獨倚欄。濛濛山氣重,漠漠水紋寒。草際光猶泫,松梢滴未乾。燈前未歸客,無夢到長安。幽居少人事,有客來不速。爐內火正紅,尊中酒新綠。高齋始聞雁,隔窗時動竹。何當風雪夜,抱被還同宿。了無車馬跡,終日掩禪關。不下溪頭路,坐看檐際山。好鳥破午寂,幽花淡春閑。簪組方為累,來游不知還。冠帶事朝謁,清坐彈鳴琴。以彼塵外趣,遠我遺世心。岸幘送歸鳥,隱幾見遙岑。聊得靜者樂,豈必居山林。
莫作溪流看,天命無窮已。詩人若知得,千古可坐致。
秣陵門戶是天門,雙峙天邊紫翠屯。落日云連牛渚暝,中秋潮長小孤痕。千年王氣從今起,萬里江聲至此吞。南北自來爭采石,開平功業與誰論。
折柳溪橋日正長,百年吾道任行藏。水邊樓閣眠鷗鷺,天上亭臺集鳳凰。別盞暖斟松柏葉,仙風清灑芰荷裳。明朝只有樓堪倚,十二闌干海樹蒼。
君不見,朐山之岡矗立千萬重。高者盤躩如虬龍,下者偃蹇蹲踞如貔熊。中起雙尖屹相向,青天突兀安屏障。靈棲仙宅信孤迥,碧?紅泉亦清壯。東州遲侯愛山者,茅堂窈窕岡之下。饑鼯緣屋蘿雨垂,老鶴啄階松雪灑。時登巉巖入幽絕,萬壑陰霞倏興沒。天風蕭蕭日欲墮,野色蒼然上眉發。一從獻策金門去,寂寞岡前舊游路。竹戶留詩碧蘚封,石床散帙紅霞護。朅來持節下三吳,樓船伐鼓凌江湖。酒邊向我誇故山,令我耳熱歌嗚嗚。遲侯爾勿言,且復共飲酒。我生夙抱山水癖,往曾楚粵窮林藪。祗今潦倒意未衰,決策東行定非久。朐岡之游亦何有,泰岱云松落吾手。海門虹月踏飛梁,蓬閣煙濤坐虛牖。因君寄語大小馮,肯同躡屩追從否。
風雨江頭思故人,東南煙水濕青春。宛溪東岸垂楊樹,想見煙眉亦解顰。閒云濃淡作朝陰,柳色江頭春已深。誰為宣城故人說,依依祇似去年心。
清風颯颯清云深,六月樓中暑不侵。朝陽光輝下鳳彩,暮雨髣髴聞龍吟。
白鹿山河一徑開,故人載酒共徘徊。尋幽覓得南隅社,招飲同傾北海杯。好雨池邊沾席過,清風江上逐人來。留題賦就翩翩雅,盡是河東八斗才。
六書章句苦支離,非復黃神太古時。鳥跡蟲紋皆有法,猶勝雙陸伴兒嬉。
赤日燒云汗滿衫,一年還卻十年閑。男兒不是憂家國,水簟冰幮正掩關。
遠師不染性,持此遺陶公。三徑雖云好,了知色是空。
黃埃不改眼中秋,此日金山又繫舟。地擁長江吞巨海,天教絕景鎮中流。煙云苾洌嘗龍井,身世依稀在蜃樓。欲話無生真境界,鐘聲不動水光浮。
列艦如城望不分,角聲吹徹大江云。武士各依云鳥陣,元戎親領水犀軍。
上山搖白旗,下馬駐旌麾。虜騎數重合,漢人三日圍。天寒短兵接,日暮戰聲微。萬里天山北,招魂葬不歸。初從召募軍,麾下點行頻。衣上兩行淚,燈前萬里身。鼓聲青海振,戰骨黑山塵。落日邊風起,蕭蕭愁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