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幸太學
原廟親持十月觴,天回寶輦款虞庠。
當陽赭幄翔龍座,屬地霜袍振鷺行。
拭目向儒移美俗,虛懷稽古自興王。
太平重見清風頌,嘉句飛傳到玉堂。
原廟親持十月觴,天回寶輦款虞庠。
當陽赭幄翔龍座,屬地霜袍振鷺行。
拭目向儒移美俗,虛懷稽古自興王。
太平重見清風頌,嘉句飛傳到玉堂。
皇帝親自在十月祭祀原廟后舉杯,乘寶輦來到太學。皇帝坐在面向南方的紅色帳幕中的龍座上,太學里的學子們像白鷺一樣整齊排列。皇帝關注儒道以改變風俗,心懷謙遜研習古事,自古賢明君主皆如此。如今又能見到太平之世,如同有了《詩經·大雅·烝民》那樣的清風頌歌,美好的詩句傳到了翰林院。
原廟:正廟之外別立的宗廟。十月觴:在十月祭祀宗廟時舉杯。
天回寶輦:指皇帝乘坐寶輦出行??睿旱?,至。虞庠:古代的學校,這里指太學。
當陽:面向南方,古代帝王臨朝南面而坐。赭幄:紅色的帳幕。翔龍座:皇帝的座位。
屬地:遍地。霜袍:指學子們的白色衣衫。振鷺行:形容學子們像白鷺一樣整齊排列,出自《詩經·周頌·振鷺》。
拭目:擦亮眼睛,形容關注。向儒:重視儒家學說。移美俗:改變風俗使之美好。
虛懷:心懷謙遜?;牛貉辛暪攀?。興王:賢明的君主。
清風頌:《詩經·大雅·烝民》有‘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之句,這里比喻太平之世的頌歌。
玉堂:翰林院的別稱。
此詩應是皇帝駕臨太學時所作。古代皇帝重視文化教育,駕幸太學是宣揚文治、推崇儒學的重要活動。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階段,皇帝希望通過此舉促進文化發展,培養人才。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重視儒學、推動文化教育,展現太平盛世。其特點是風格典雅莊重,對仗工整,具有宮廷詩特色,在文學上反映當時宮廷文化和對文化教育的重視。
詩骨緣君苦思何,青銅乞取未降魔。燕山畏落荊人眼,白雪空慚郢士歌。狂對客應強半減,飲傷春可十分多。上林花鳥從無賴,誤惹游塵點故阿。
憶自吳門再相見,風波希闊兩年馀。天邊此日歌鳳鳥,海上何時烹鯉魚。巢父掉頭終已矣,士元展足近何如。秣陵云樹三千里,未得從君賦卜居。
緱山一羽化,故侶杳難尋。獨立清秋色,孤鳴碧漢心。死生交誼盡,飲啄主恩深。莫作低回態,人誰支道林。
亭古楓杉落,緣溪不奈秋。西風怯纖绤,細雨戀重裯。雙鷺寒窺井,孤鴻晚過樓。白鷗還有意,相逐向吾洲。
東老草堂在何許,昆玉峰前婁水陽。怪石當門猛獸伏,長松繞屋神蜦翔。蕓窗展卷聲瑯瑯,若出金石諧宮商。嵩高山中隱者所,浣花溪上詩人莊。小亭野芳發幽香,鷗波淼淼涵天光。南鄰老翁覓酒伴,短筇緩策行相羊。草堂之樂樂無央,豺虎遁跡罔兩藏。何人寫圖落塵世,乃是四明狂客老更狂。烏乎四明狂客老更狂,生紙潑墨兀老蒼。
五惜曰:靡德弗讎,無言不報。雖驗物情,實徵天道。故佩刀以之輸誠,緇衣用之明好。片言之譽,義有重于百朋,一飯之恩,感或同于再造。況仆本庸劣,越在荒蠻。聲名莫達,進取常艱。賴早聞乎訓誨,免終墮于愚頑。睹鳳飛而思附,仰虬舉而愿攀。求追蹤于逸駕,庶矯樹于塵寰。憶昔豹管初窺,蕓編試檢。力同弱鷇之翻,丹學輕霞之染。乍覯許之為驊騮,再見題之為琬琰。呼小友以忘年,抗上交而靡諂。比探泮藻,爰應公車。則有鑒符郭泰,賢埒曾輿。遠接仙系,近奉丹廬。郭也為浙潮之拱璧,曾也為閩海之珍玙。一提衡乎庠籍,一典校乎鄉書。咸審音而嘆賞,每屬意以勤渠。論欲置之座側,賦特薦夫子虛。復有璧沼鉅工,瀛洲貴仕。胡監丞之淹博,品重南金,劉祭酒之精研,名高赤幟。具天下之???,秉人間之爐錘。啟太學以談經,集群髦而命試。交口推揚,進而器之。曰子非羅浮之幽桂,庾嶺之早梅耶。升孔之堂,可匹游而班夏。游梁之苑,可掩鄒而奪枚。毋弛心于淬礪,尚抗志于塵埃。三復斯言,恍焉在耳。廿載驅馳,長途蹇否。學業罔成,功名徒爾。向之并號憐才,亟稱知己。樂借吹噓,俯加料理。此日皆翛然羽化,杳爾云征。莫副昂霄之望,有孤倒屣之迎。生者含羞于辱盻,沒者抱憾于傷明。離離者實,橘維榮矣。徙而在北,枳焉更矣。變遷靡定,隳厥成矣。德厚莫報,虛吾生矣。山則有榛,隰則有芷。云誰之思,西方彼美。日月不居,年華若馳。罷敝可鞭,老驥千里。竊不敢自棄于清評,戢遺箴而永矢。
帶甲連三郡,投鞭??闪骸H诵漠惽卦?,天險謾金湯?;鹆已罊{遁,星馳羽檄忙。春風桃李夜,誰復念流亡。
數峰佳致藹前修,心匠玲瓏小更幽。公去我來幾傳舍,人非物是一虛舟。矗天柳色新條改,垂地藤陰舊跡留。坐對黃花誰領會,猶疑蝴蝶是莊周。高人已逐煙霞去,此地猶馀巖壑存。十數小峰纏古蔓,兩三老木長盤根。月沉翠柳空梁影,雨洗蒼苔帶屐痕。留得清風師后進,絕勝金谷憶王孫。
花開本是待春來,天遣春先薦我杯。君莫疑花開太早,相思一夜發寒梅。
憶昔女媭家,繁枝綴小花。須臾見青果,胡亂點朱砂。悲思駕云鶴,空涂潑墨鴉。安期無復在,誰賜巨如瓜。
花落長門草青處,十二闌干撲飛絮。象床玉手印腮紅,隔夢一聲啼綠樹。笑將金彈打流鶯,誰遣芳菲被春誤。鳳釵不整雙鬟霧,爽風新扇題紈素。
四十明朝過,中懷信已遷。洗心宜向佛,屏跡但隨緣。爆竹喧深夜,焚香待曉天。青燈仍有味,依約廿年前。
文章俯睨漢唐馀,屬思深湛到古初。正使玉樓須有記,忍令銀筆嗣無書。
米罄方愁罍恥瓶,飴含又笑雀開屏。詩人老去知梅格,稚子生來有桂馨。淡墨作書空即色,釅茶當酒醉還醒。吾生如寄天涯老,手植松槐照眼青。
昔在山東治績優,只今躍馬羨重游。九天雨露覃恩澤,萬里風云起滯留。心事自來如鐵石,聲名此去重丹丘。承宣努力康時政,佇聽民謠載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