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臺致酒呈蔣帥待制
石屏臺下玉池水,遶岸石屏青齒齒。
鐫劖初自人力成,一石十牛車不起。
輦置應須費萬金,園囿森羅供宴喜。
蒼蘚昏埋歲月遠,修藤纒絡根相倚。
劉鋹族氏已無余,此物猶存舊基址。
曾經戰鼓轟雷霆,屢對春風閱羅綺。
老榕交陰不透日,客袂生寒冰雪洗。
小橋斷處棧梯連,一線崎嶇劣容跬。
未知深窟藏龍蛇,但見枯荷閣螻蟻。
摩挲題字考前人,名姓班班少奇偉。
請公椽筆賦大篇,歌頌永平誅僭擬。
光焰須令萬丈長,一時行樂何足紀。
石屏臺下玉池水,遶岸石屏青齒齒。
鐫劖初自人力成,一石十牛車不起。
輦置應須費萬金,園囿森羅供宴喜。
蒼蘚昏埋歲月遠,修藤纒絡根相倚。
劉鋹族氏已無余,此物猶存舊基址。
曾經戰鼓轟雷霆,屢對春風閱羅綺。
老榕交陰不透日,客袂生寒冰雪洗。
小橋斷處棧梯連,一線崎嶇劣容跬。
未知深窟藏龍蛇,但見枯荷閣螻蟻。
摩挲題字考前人,名姓班班少奇偉。
請公椽筆賦大篇,歌頌永平誅僭擬。
光焰須令萬丈長,一時行樂何足紀。
石屏臺下有如玉般的池水,環繞岸邊的石屏青青排列。它們最初是靠人力雕琢而成,一塊石頭十頭牛都拉不動。搬運安置這些石頭想必花費了萬金,園林中羅列著它們供人宴飲作樂。蒼蘚昏暗地掩蓋著它們,歲月已遠,長長的藤蔓纏繞著,根須相互倚靠。劉鋹的家族早已沒有后人,只有這石屏還留存著舊的基址。這里曾經戰鼓如雷霆般轟鳴,多次在春風中見證人們身著華服。老榕樹交錯的樹蔭遮天蔽日,客人的衣袖仿佛被冰雪洗滌,生出寒意。小橋斷開的地方用棧梯相連,一條崎嶇小路僅容半步。不知道深窟里是否藏著龍蛇,只看見枯荷上趴著螻蟻。撫摸著上面的題字考證前人,有名有姓者大多沒什么出眾之處。請您用大手筆寫一篇大文章,歌頌永平年間誅滅僭越之徒的事跡。文章的光焰要萬丈長,一時的行樂哪里值得記載。
鐫劖(juān chán):雕刻。
輦(niǎn)置:搬運安置。
森羅:羅列。
劉鋹(chǎng):南漢末代皇帝。
劣容跬(kuǐ):僅容半步。
摩挲(mó suō):撫摸。
椽筆:大筆,指大手筆。
僭擬(jiàn nǐ):越分妄比,指僭越。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看到石屏臺的遺跡之后。石屏臺歷經歲月,見證了朝代的更迭,劉鋹家族的興衰。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時期,人們有宴飲行樂的活動,但詩人有感于歷史的厚重,希望能有文章歌頌像永平年間誅滅僭越之徒這樣有意義的歷史事件。
這首詩主旨是借石屏臺的景象抒發歷史感慨,突出歷史興衰的主題。其特點是將眼前之景與歷史事件相結合,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有價值內容的追求。
有時獨立空長嘯,卻類無心一野僧。懶向山林事生產,愧將文字結良朋。曲衣沉醉東鄰酒,補屋常牽隔樹藤。每過人家便終日,不知誰愛與誰憎。
雨笠風蓑任陸沉,呈橈舞■為知音。金鱗曳斷竿頭線,明月蘆花何處尋。
驅車十里御橋東,極浦黃云疊未窮。藏尾暴龍真叱咤,團身鐵殼類飄蓬。急功自斷桑干脈,許日誰吞大漠風。最苦行人無避處,狂沙左右久磨礱。
比歲頻分甲,今年賀息兵。競誇新戰士,誰識舊書生。北塞甘長別,南天欲遠征。二年迎復送,空愧泰州城。
水漫秦淮舊釣磯,一竿每與俗情違。垂垂密柳鶯啼早,寂寂重扉客到稀。綠暗桑林蠶葉老,青連藥圃兔苗肥。焚香欲就蒲團坐,鐘磬沉沉隔翠微。
曲曲回廊十二闌,風飄羅袂怯春寒。桃花帶雨如含淚,只恐多情不忍看。
陰從元日合,寒向立春來。肅殺何時盡,陽和詎肯回。乾坤兵氣塞,歲月漢疆開。泰乙親祠未,還期指越臺。
薄宦棲遲旅思勞,故人誰與問綈袍。長吟渭北天邊樹,未識玄都觀里桃。舊雨不堪詩伴隔,荒臺曾共月輪高。此時對酒空相憶,何處天風下玉璈。
晚田風雨卻時來,老大同人笑口開。留得巴歌未輕唱,愿同工史贊康哉。
草書所自何所授,初變楷法為章奏。當時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張伯英。三人真跡已罕見,后來繼之有羲獻。筆端變化妙入神,逸態雄姿看勁健。風驚電掣浮云飛,蛟龍奮躍猛虎馳。漢晉草法千載師,張顛藏真亦絕奇。一代精藝才數輩,遺墨千人萬人愛。固知頓挫出腕力,亦用飛動生神采。古來篆籀今已訛,何況隸草訛愈多。吾書豈必論工致,誠懸有言當默識。
老子當歸興已濃,令君何事寄蓯蓉。行將卜筑前湖去,蓑笠牽牛作老農。
溪園信步晚徘徊,白白紅紅夾徑開。漫折一枝攜在手,也教人道看花來。
道遠情勞客散時,雙旌何事又相遲?珠江共楫凌江返,宦海同緣別海悲。勝境相攜傷去住,聯舟唱和惜分離。驪駒歌罷家何處,直借高風到嵎夷。
墨染嬌姿淺絳勺,畫中亦足賞青春。長安醉客靴為祟,去踏沉香亭上塵。
纜引歌聲發,江平樓櫓高。寒風晴欲曙,殘月下空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