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四首 其二
洞庭秋晝永,氣象坐中分。
浩蕩三江水,蒼茫萬里云。
君山壓波面,民舍傍城根。
自昔看圖畫,今焉過所聞。
洞庭秋晝永,氣象坐中分。
浩蕩三江水,蒼茫萬里云。
君山壓波面,民舍傍城根。
自昔看圖畫,今焉過所聞。
洞庭湖秋日的白晝漫長,氣象在眼前分明展現。浩蕩的三條江水奔騰不息,蒼茫的萬里云朵飄浮天際。君山好似壓在波面之上,百姓的房舍緊挨著城根。從前只是在圖畫中看到,如今親身經歷勝過聽聞。
晝永:白晝漫長。
坐中:眼前,身邊。
三江:說法不一,此處泛指長江水系眾多江河。
君山:在洞庭湖中。
傍:靠近。
自昔:從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洞庭湖時有感而發。洞庭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景色壯美,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前往,詩人或許也是慕名而來,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洞庭湖秋日景色。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壯闊,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出宏大的氣勢。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生動地體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知和精彩描繪。
曉寒無賴透重裘,三日江云暝不收。
歲月推移吾輩老,交朋零落此生浮。
東皋苦潦猶中熟,舊疾雖存亦小瘳。
禹廟蘭亭俱在眼,剩沽春酒破春愁。
槐影桐陰欲滿廊,綸巾羽扇自生涼。
新??玉瀣陳雙榼,平展風漪可一床。
馳騎遠分丹荔到,大盆寒浸碧瓜香。
湖邊誰謂幽居陋,也愛迢迢夏日長。
今日霜殊重,衰翁老可憐。
朝晡兩炊火,覆藉一床氈。
人客容稱疾,兒童不攪眠。
云開見殘日,更愛小窗妍。
今日偶暄暖,臥聞林鳥呼。
雖思大白飲,未免小蒼扶。
柳色動籬外,梅花來座隅。
夕陽紅滿野,更復倒殘壺。
木筆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赪桐時更晚,春盡始萌芽。
老人多感慨,俯仰悲歲華。
兩曜如奔輪,疾去不可遮。
城頭插雙旗,疊鼓催清笳。
兀然一室間,不復過鄰家。
午睡或至暮,亂發垂髿髿。
所嗟瘦僧死,莫致茶山茶。
久矣微官絆此身,柴車歸老亦逢辰。
阮咸臥摘孤風在,白墮閑傾一笑新。
萬里馳驅曾遠戍,六朝涵養忝遺民。
清閑即是桃源境,常笑淵明欲問津。
人情簡樸古風存,暮過三家水際村。
見說終年常閉戶,仍聞累世自通婚。
罾船歸處魚餐美,社甕香時黍酒渾。
記取放翁扶杖處,渚蒲煙草濕黃昏。
揣分新辭祿,扶衰又度秋。
已將窮博健,更賴學忘憂。
船護煙陂鴨,欄歸草徑牛。
作勞何以慰,茅店問新??。
天下本無事,庸人實擾之。
吾身本無患,衛養在得宜。
一毫不加謹,百疾所由滋。
人生快意事,噬臍莫能追。
汝顧不少忍,殺身常在斯。
深居勿妄動,一動當百思。
每食視本草,此意未可嗤。
賦詩置座右,終身作元龜。
鬢毛俱白盡,事不補秋毫。
去死今無幾,歸耕何足高。
已如陶止酒,徒勸屈??糟。
惟有滄溟去,揚帆觀雪濤。
邦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
風云助開泰,河渭蕩腥臊。
日避揮戈勇,山齊積甲高。
煌煌祖宗業,只在馭群豪。
辭祿始知貧有味,杜門不覺老相催。
寒鴉已占雁前到,黃菊猶須霜后開。
團扇塵埃高掛壁,短檠書史亂成堆。
羸軀自笑癡頑甚,撐拄新寒又一回。
世事本何常,賀吊更在門。
棄為溝中斷,亦何羨犧樽。
禍福要其終,愚智始可言。
君看驪山墓,何若楊王孫。
衣食無多悉自營,今年真個是歸耕。
屏居大澤群囂息,乍得清寒百體輕。
橋北潦收波淺碧,埭西霜近葉微頳。
一杯弄筆元無法,自愛龍蛇入卷聲。
秋高天薄寒,夾衣已出笥。
團團素紈扇,時至自當棄。
明年機中練,與我亦何異。
宮妾感物悲,此豈丈夫事。
吾曹一出門,所遇皆有義。
夷齊死千年,高風邈難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