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鄧溫伯內翰九月七日約游北高峰
幸奉清游入翠微,陰云漏日照旌旗。
登高預整孟嘉帽,訪古閑尋白傅詩。
桂子正傳飄岝峉,菊英先喜泛瑠璃。
公歸留宿湖山暮,恐誤郊關竹馬兒。
幸奉清游入翠微,陰云漏日照旌旗。
登高預整孟嘉帽,訪古閑尋白傅詩。
桂子正傳飄岝峉,菊英先喜泛瑠璃。
公歸留宿湖山暮,恐誤郊關竹馬兒。
有幸能陪同高雅的出游進入青山,陰云縫隙中透出陽光照著旌旗。登高前預先整理好帽子,訪古時悠閑地尋覓白居易的詩篇。傳說桂子正從險峻的山峰飄落,令人欣喜的是菊花酒已先斟滿琉璃杯。您若傍晚回府留宿,恐怕會讓郊外騎竹馬歡迎的孩童失望。
清游:清雅的游玩。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孟嘉帽:東晉孟嘉為桓溫參軍,重陽登高,風吹帽落而不覺,后以“孟嘉帽”形容文人雅士不拘小節的曠達風度。
白傅:指白居易,他曾官太子少傅。
桂子:桂花。岝峉(zuò é):山勢高峻的樣子。
菊英:菊花。瑠璃:即琉璃,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竹馬兒:用竹竿當馬騎的兒童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應鄧溫伯之約,于九月七日同游北高峰時所作。當時可能正值秋季,社會環境相對平穩,詩人在游玩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的出游活動,突出了秋季出游的雅趣和文化氛圍。其特點在于巧妙用典,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作風格。
靜夜胡床拂斗牛,天街涼月涌青虬。銀窺帝釋三千界,玉倚仙人十二樓。墜露迥沾長樂夢,飛云旋逐廣陵游。淋漓桂醑黃封在,一洗都門萬斛愁。
向夕虛廊風自驚,敞筵華月坐留情。琴樓合與衣冠客,鐙榭遙聞歌吹聲。吟劇晚梅聊索笑,醉移寒竹互尋盟。九衢遮莫催車馬,愿倒王孫百甕清。
孤齋悄無人,絳燭夜吐芒。羽蟲忽飛來,投火欲自戕。知為明所誤,曷不務韜光?子封愿封留,淮陰喻弓藏。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高山有白石,行當煮為糧。
欲望青天笑戴盆,脫盆放眼氣賁賁。縱無官守有言責,要采輿情振國魂。已矣浮名輕草芥,浩然大氣撼昆侖。心胸萬古憑開拓,冠冕雖無亦至尊。
柳外旌旗拂曙光,使星迢遞下江鄉。岸花送客烏篷遠,山雨催詩翠閣涼。老衲自分茶灶火,小僮深炷石龕香。故人別去瀛洲遠,千里披圖思盡長。
吳松江上聽春雨,共說鄉關動寂寥。滿地落花增感慨,故家喬木已蕭條。十年舊事渾疑夢,一別離情轉覺饒。后夜錢塘望明月,鬢華無奈雪飄飄。
淺淡漢宮妝,扇底春風玉有香。特地向人歌一曲,非常,縱使無情也斷腸。寶髻繡霓裳,云雨巫山窈窕娘。好著千金攜得去,何妨,絲竹東山醉玉觴。
奔驟千年氣未頹,海居鎮日聽崩雷。墨磨聲合潮聲急,驅動龍蛇筆底來。
韋編自伴倚幽窗,世故年來頗會忘。百代人豪空宇宙,半丘荒草照斜陽。孤懷耿耿幾長夜,蓬鬢瀟瀟一老狂。曳杖庭階徒想象,路迷無處問滄浪。
朔方遼海懷恩信,日本安南識姓名。蓋世勛庸仍不伐,循循裘帶一書生。
始看紅紫上花稍,倏忽春光半已消。最是幽窗斷魂處,杜鵑啼月過山腰。伏櫪已無千里志,臥云聊作一枝棲。田翁笑喜桑麻長,山北山南雨意低。年來世路愈間關,且喜兒童放我閒。百歲光陰無一半,萊衣能得幾時斑。
西南有高閣,下瞰滄江清。飛闥百馀尺,復道周西楹。白日一何麗,照耀丹青明。借問誰所為,云是滕王嬰。壯哉大唐業,封子臨斯城。佩玉雜鳴鑾,物換星亦更。勝地罕常見,賢者垂令名。昔聞華子魚,杕策迎吳兵。英雄各適用,鼎足形遂成。相公布文德,復此嘉會并。群才若云集,頌以謳歌聲。陽春不為樂,萬物爭光榮。登高矚曠世,臨流忘濯纓。再拜述短辭,柱石齊天傾。
嗟彼澗中竹,勁節淩雪霜。西風日夕至,猗猗不可常。百草先冬瘁,誰念歲寒芳。壽夭固有定,窮通安可量。托體于子孫,疴痛各自嘗。逝水自東流,逝日自西藏。少壯復何為,老大非所傷。
無家隨地客,小閣看云眠。涉夏雨寒甚,似秋風颯然。舞鸞悲鏡影,飛雁落箏弦。好轉船頭去,江湖萬里天。
鼙鼓三千斗戰頻,飛虹如劍雨如塵。浮生一剎驚心處,絕似洪荒太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