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瀟灑巖居畔,結茅惟一庵。
清風銷暑氣,寂寞少人貪。
幽有鳥聲碎,禪無衲子參。
齋余林下去,華雨落毿毿。
瀟灑巖居畔,結茅惟一庵。
清風銷暑氣,寂寞少人貪。
幽有鳥聲碎,禪無衲子參。
齋余林下去,華雨落毿毿。
瀟灑地居住在山巖旁,只搭建了一間茅草庵。清風吹散了暑氣,這里寂寞少有人貪戀。幽靜中傳來鳥兒細碎的叫聲,沒有僧人來參禪。用完齋飯到樹林中去,花瓣像細雨般紛紛飄落。
巖居畔:山巖居住的旁邊。
結茅:搭建茅草屋。
衲子:僧人,因僧衣常用許多碎布補綴而成,故稱。
齋余:用完齋飯之后。
華雨:花瓣雨。毿毿:形容花瓣紛紛飄落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種遠離塵世喧囂、追求寧靜禪意生活的狀態。可能是在山林中搭建茅庵,過著隱居的生活時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山居的瀟灑自在與寧靜淡泊。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通過意象和手法營造出獨特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山居生活和禪意的追求。
蕭鼓門前動四鄰,空階獨坐數星辰。世間無限閒思想,不著龍州月下人。河漢微云空復情,長天涼月不勝清。一園夜色無人見,數朵白蓮暗處明。雙星迢迢復皎皎,寄愁無方指蒼昊。等閒離合不足云,所恨多情人易老。
林塢禽鳴高樹,溪橋人立危欄。芳草鋪平綠野,白云界破青山。
一火陶鑄來,莫不皆完具。豈有一造化,而勞別父母。可憐生盲者,當面不辨主。此理甚無斁,唾汝化為土。
歷落嵚崎極可哀,暫投魑魅卻須回。棄官入海非難事,曾欠娥眉一諾來。老我何心看歌舞,病來亦復廢杯觴。為君誦取船山語,已避名場避酒場。萬馬奔騰駐足時,淺人紛紛豈得知。譽之不喜毀不怒,牛背眼光卿勿疑。九秋佳節去堂堂,無酒無花意欲狂。但使棄官仍濟勝,登高何日不重陽。黃花歲歲傲西風,漢上江南舊寓公。誰見戍樓人欲老,夕陽來對拒霜紅。
宿霧霽晨霜,江山明秀。照眼黃花亂晴晝。當年今日,正是懸弧時候。一杯聊獻祝,同親舊。莫問窮通,休論貧富。且趁良辰醉醇酎。揚珠搗玉,況值西成多收。飽餐歌至治,天垂祐。
強提簪笏睇觚棱,再拜焚蕤淚雨零。千古陳橋仁圣事,不堪重勘舊編青。
戶外世塵皆累,山中天籟無聲。莫看螗蟬相捕,要教鶴舞魚聽。
拂鏡雙蛾自斂。洗妝罷、口脂微點。直為臨岐背人見。恨征車,驟飆輪,如急箭。腸逐車輪轉。更凝眺、晚煙零亂。欲問佳期共天遠。繞蘭閨,剩飛塵,留幾面。
不怕明日死,且喜今日活。拍響浪敲擊,飛謔訊挑撻。直送雙眼去,天外破毫末。盧都橫上唇,口門八寸闊。
風定平波寫綠條,卻迎初日皺還搖。開窗驚散幽禽語,一夜春寒欲過橋。當年弱冠過江初,雙檜婆娑略憶渠。猶有園丁諳故事,夕陽閒話沈尚書。
霜崖雪壁花千樹,玉骨冰魂月一痕。芳潔不為塵土涴,瓊英跕跕墮云根。
竹馬來迎,留不住、寸心如結。□歷湖、須塢相望,近同吳越。闕里風流今未減,此行報政看期月。已驗康沂富國,千古曾無別。多謝潤沾枯轍。令我神思清發。□新命歡浹,兩邦情愜。明日西風帆卷席。高檣到處旌麾列。忽相思,吾當往,誰謂三墩隔。
流水高山爾調,冷灰槁木吾心。不必神交蒙叟,柴桑老子知音。
憧憧大道兩京來,千騎東方最上才。豈有甘棠存故國,空馀河水繞行臺。松筠寂寂徵君宅,簫鼓匆匆過客杯。九陌風塵歸未得,不知青眼為誰開。
沈碧桐陰,穿廊覆坐,每憶佳人憑幾。扣著朱弦,自撚春蔥,數曲宮商相繼。驚飛翠雀翩翻,更聽瀟灑松風時起。為恐高山,未遇知音,又把新聲重理。漸入秋來,繁枝如剪,可惜風搖霜委。漫太息、龍門瘦干,諳盡孤生滋味。偶拾階前片葉,題將幽恨倩誰寄。最苦是、嵇琴罷奏,柔絲還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