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長安龍圖陳學士登熙熙臺之什二首 其一
鶉野龍圖陳學士,迎秋登眺稱英奇。
一聲玉管風流處,百尺金臺雨霽時。
云近上清爭縹緲,山連太白鬭參差。
碧紗他日裁多少,籠得園園寺寺詩。
鶉野龍圖陳學士,迎秋登眺稱英奇。
一聲玉管風流處,百尺金臺雨霽時。
云近上清爭縹緲,山連太白鬭參差。
碧紗他日裁多少,籠得園園寺寺詩。
鶉野之地的龍圖閣陳學士,在迎接秋天時登高遠眺,盡顯英氣不凡。玉管吹奏出悠揚樂聲,風流雅致,百尺高的金臺在雨過天晴之時更顯壯觀。云朵靠近上清仙境,爭著展現縹緲之態,山巒與太白山相連,峰巒錯落相互爭奇。日后要用多少碧紗,才能把園園寺寺里的詩作都籠罩起來啊。
鶉野:古代星宿分野之一,這里可能指陳學士所在之地。
龍圖陳學士:指姓陳的龍圖閣學士。
玉管:玉制的管樂器,這里泛指管樂。
金臺:高大的樓臺。
上清:道教三清境之一,這里指高遠的天空。
太白:山名,即太白山。
碧紗:古時用碧紗籠罩珍貴的詩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陳學士在秋天登熙熙臺時留下詩作,作者依韻和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安定,文人之間有相互唱和交流詩作的風氣。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陳學士登樓的風雅之舉和其才華。特點是寫景優美,富有意境,且表達委婉含蓄。在文學交流中體現了文人之間的相互欣賞和詩歌唱和的傳統。
痛逝無心走月明,一編枯坐過三更。陸家詩句愁如我,也道城南路怕行。城隅草樹響悲風,一點紗燈耿殯宮。記得昔年煙月下,紅蓮雙引到園中。此夕燈前奠棗脩,縞衣群婢上空樓。羨人樁束燈街走,悶向靈筵泣不休。椒漿淺注勿盈卮,糕碗仍添蜜一匙。曾是向來調藥慣,意中甘苦只儂知。遺男婚娶最關懷,垂死叮嚀尚百回。今夜香煙燈影裹,可知新婦點茶來。濃熏小像炷牙香,步月鄰娃過影堂。曾執繡緘稱弟子,獨揩清淚兩三行。云母燈球施佛前,前春買得映床懸。羸姿側臥搴幃賞,無分仍看第二年。
避地言歸最有情,束裝竟日即成行。全家眷口均無恙,莫嘆奚囊冉冉輕。
木落江南秋暮天,開元訴罷轉茫然。荊榛曾記從龍日,鼙鼓還傳失鹿年。夜月照殘樓十二,金風吹冷殿三千。憑誰坐說長江險,《玉樹》歌終亦可憐。
臨風雙鬢影飄蕭,手把殘編慰寂寥。賢母自能知陸續,直臣幸免祭皋陶。謗深誰為珠犀雪,路遠拚將髀肉消。聞道恢恢天網闊,那囚鸞鳳放鴟梟。
更于何處好謀生,海外顛連莫可名!上市魚鹽三倍價,入關蝦菜百般徵。西洋法網如蛛密,中國人曹比蟻輕。嘆息天心公道少,兩間苦樂不均平!
逍遙北窗下,百事遠客慮。無端葉間蟬,催促時節去。愁起如亂絲,縈纏不如緒。日月豈得已,還復役朝暮。人生均有得,悲嘆我不誤。春愁自天時,感憤亦真趣。
臂短生來不善緣,那堪年已迫申轅。聃書字字家人語,不似蒙莊好寓言。
三十馀年海上游,未曾容易下金鉤。等閑拋擲絲綸處,蝦蟹魚龍一網收。
許公信國楨,克美具瞻情。百事資朝問,三章廣世程。處高心不有,臨節自為名。朱戶傳新戟,青松拱舊塋。凄涼丞相府,馀慶在玄成。
十載蕓窗作臥龍,三春柳色映桃紅。驥逢伯樂群空北,經授康成道已東。
憶昔趨庭日,讀書恐或失。閉門斗室居,歲時步不出。父念兒業疏,此心求專壹。勿罔作聰明,免譏學無術。尤戒好為師,循名先質實。失怙才踰年,此理何難必。驅人饑渴來,淮陰有釣臺。一母兩游子,避兵風雨哀。兄有家室事,離別亦艱哉。弟為靦顏請,聞者言笑開。秋樹寒蟬報,海陵亂云堆。我去學苦淺,我去年尚孩。
乍擁軒車到六橋,不堪江浦系蘭橈。飛檣百尺西風里,萬壑千巖送暮潮。堤上明霞躍紫騮,接天弦管帶瓊樓。漫將桃李誇梁國,采盡芳蘭瀫水頭。迢遞朱弦百里鳴,朱衣仍傍棘闈行。新栽何限淮南桂,滿路飄香入帝城。星斗昆崙一柱懸,文光千丈燭龍泉。渾忘鹵簿江州貴,寂寂衡盧問太玄。
嶓冢山頭是漢源,故祠寂寞掩朱門。擊鮮藉草無窮樂,送老那知江上村。
客懷難借越裝酬,雁翅城荒海氣秋。鈴語顛風六榕塔,簾鉤落日五層樓。雕青俠少鵪鶉會,拾翠佳人孔雀舟。消耗壯心無處著,十年閒作嶺南游。
蛛網冰徽不復開,等閒魂夢可曾來。鳥啼花落傷心事,惆悵東風喚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