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天臺進禪師
默坐理情條,虛齋息眾囂。
寰區指稊米,身世諭芭蕉。
雨任階生蘚,風嫌樹有瓢。
惟思白蓮社,他日許相招。
默坐理情條,虛齋息眾囂。
寰區指稊米,身世諭芭蕉。
雨任階生蘚,風嫌樹有瓢。
惟思白蓮社,他日許相招。
靜靜地坐著梳理情思,在空蕩的書齋里平息塵世的喧囂。把整個世界看作微小的稊米,將自身的身世比作易壞的芭蕉。任憑雨水讓臺階生出苔蘚,埋怨風把樹上的瓢吹落。只想著白蓮社,希望日后能得到邀請。
理情條:梳理情思。
虛齋:空蕩的書齋。
稊米:一種形似稗的草所結的米,比喻微小。
白蓮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的佛教團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身處喧囂塵世,對世俗生活感到厭倦,受佛教思想影響,向往像白蓮社那樣的清凈修行之地,在這種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特點是意境清幽,哲理深刻。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受佛教思想影響的創作傾向。
游魚聞餌香,寧悟鉤入口。不忍一朝饑,竟落漁人手。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失身羅網中,乃為媒所誘。嗟哉二物微,智不料其后。飛潛一失所,雖悔復何咎。矧為物之靈,而不慎所守。饑渴能害心,交游多賣友。
明月明月照我庭,晴光作云翳寒星。夜寂寂兮天冥冥,草木凄兮霜露零。懷帝子兮湘水濱,哀窈窕兮傷娉婷。啟珠箔兮開銀屏,凝幽思兮發遐征。秋風高兮鸞鳳鳴,莫往從之兮淚縱橫,水泠泠兮山青青。清風清風吹我裳,飄飄羽翠隨飛揚。秋寂歷兮夜悠長,水無聲兮山蒼蒼。指佳人兮北斗傍,聽玉佩兮鳴鏘鏘。玄霜墜兮金屋涼,綵云結兮羅幃香。神忽來兮忽已往,莫往從之兮空斷腸,記年歲兮安可忘。
南浦經春別,臨川不得書。山居正寥闃,旅況近何如。汝水寒猶菊,蒙田雨自鋤。醉言妨忤俗,長笑勉教除。江海憐君在,文章逐轉蓬。漢亭懷孺子,唐碣拜顏公。劇話參辰隔,多愁去住同。何當似鷗侶,浩蕩五湖中。
乍見疑非是,哉生畫閣東。不隨銀漢白,翻對夕陽紅。映水連成璧,銜山曲掛弓。邀來光一線,照遍九垓中。
嫩晴庭院,見馀霞散綺,明河清淺。茶沸瓶笙香浥浥,劃地涼風似剪。燈暈孤青、煙搖瘦碧,夜色屏紗淡。井梧墜葉,飛來滿紙愁怨。忽聽鈿釧聲聲,隔墻吹度,離思天涯遠。閑煞碧闌干外月,逗影潛窺銀蒜。病不禁秋,愁多怯夢,心較癡云懶。無聊吟罷,羅衫淚點猶泫。
征衣窮塞暮冬時,讀盡龍城太守詩。若使生平詩盡在,濯纓無淚為君垂。
碧宇澄秋,黃花浥露,天凈月華如水。羽扇綃衣,分得翠蕉涼意。映清輝、香霧云鬟,恍吹下、瑤臺環佩。最宜人、石幾磁甌,試茶閑領靜中味。良宵佳景自賞,幽吟料應不減,鮑家才思。冰雪襟懷,悟澈廣寒身世。誰寫出、絕代豐神,恰伴取、一枝仙桂。好和它、金粟西風,芬芳傳卷里。
我欲學老農,躬耕來阡陌。春雨長園蔬,香風吹隴麥。治畦既病勞,惡歲苦相迫。不如來飲酒,舉觥浮大白。
小鳳團箋已自奇,謫仙重掃歲寒枝。梢頭馀墨猶含潤,恰似梳風洗雨時。
南陌柔桑,粉墻低見誰家女。燕飛鶯語。依約提籃去。老覺多情,夢也無分付。君知否。楚襄何處。一段陽臺雨。
久矣忘情豈用閒,已看要起示無還。自懷白發蒼顏客,不墮黃花翠竹間。顧我分為方外友,如公合上道家山。暇時及此頻相過,城北城南潯幾灣。
勞人不復夢鈞天,古調新聲忽并傳。廣座威音真入圣,深燈永夜欲通禪。秋江冷浸迷離月,紫塞橫飛莽蕩煙。不辨中懷哀樂意,吟魂長繞四條弦。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輪行隨刻轉,表指按分移。絳幘休催曉,金鐘預報時。清晨勤政務,數問奏章遲。
花共明妝草帶茵,枝頭百舌弄芳春。莫嫌此鳥多閒話,不是人間掉舌人。
西北云山控紫臺,望中野馬息塵埃。莫嫌邱垤無風景,應是昆崙一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