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侍郎寄示留題延慶寺二韻詩二章頃歲予肄業于此遺景盡在幸會之跡首唱之序詳矣謹依命攀和但于首章增為四韻蓋淺陋之才不覺辭費因遣稚子贊善大夫通判邠州事學古寫于此牌以永嘉賜 其一
清濟園林接寺隅,水昏煙暝自成圖。
當年棣鄂三冬學,今日鸰原萬里途。
道契風云多感激,人非豐沛欠訏謨。
聞君又枉行春騎,應笑溪邊舊截蒲。
清濟園林接寺隅,水昏煙暝自成圖。
當年棣鄂三冬學,今日鸰原萬里途。
道契風云多感激,人非豐沛欠訏謨。
聞君又枉行春騎,應笑溪邊舊截蒲。
清澈的濟水旁園林連接著寺院一角,水色昏暗、煙霧迷蒙自然成一幅圖畫。當年兄弟三人在此寒冬一起求學,如今卻在萬里之外各自奔波。與風云際會時道義相投令人感慨,可惜不是出身豐沛之地缺少宏圖大略。聽說您又枉駕出來巡視春天景色,應會笑我這溪邊曾經截斷蒲草的舊人。
清濟:清澈的濟水。
棣鄂:即棣萼,比喻兄弟。
鸰原:指兄弟。
道契風云:與風云際會時道義相投。
豐沛:劉邦故鄉,代指出身好、有根基之地。訏謨:宏圖大略。
行春騎:指官員巡視春天景色。
截蒲:可能指早年貧寒刻苦之事
作者早年在此地肄業,有過求學經歷。如今友人寄詩,回憶往昔并結合當下自身和友人的經歷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但個人仕途發展不同的時期,作者借此詩抒發感慨。
此詩主旨是回憶往昔兄弟求學時光,感慨當下人生境遇。其突出特點是將景與情、往昔與現在結合,用典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情感和創作風格。
旬時惟有藥追陪,斷不思拈舊酒杯。慮靜爐香宜夜坐,眼酸書卷怯朝開。江蘋白應松鱸出,庭草紅催朔雁來。老去苦驚時節換,壯心那復傲寒灰。
葛女祠前薦荔蕉,藤花風雨急飄蕭。翠軿五夜靈氛下,銀穴千年寶氣銷。太史已聞書孝烈,遺民無復困征徭。絳唇朱袖歸黃土,惆悵何人說二喬。
甫里水東頭,垂蘿系客舟。客心清似水,吟鬢白于鷗。詞賦知無用,干戈苦未休。篷窗三日雨,農事憶西疇。
杏嫁東風,魂消南浦,別離情味蓮心苦。夢中相見正依依,無端一陣廉纖雨。睍睆鶯聲,呢喃燕語,聽來都是癡情侶。柳絲欲借系香車,梨花落盡春無主。
西風朝散漢臣班,萬里江村一夜還。題柱聲名空畫省,采芝歲月有青山。煙開曲水頻垂釣,日臥蒼梧不掩關。直欲天臺拾瑤草,何人遲我白云間。
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鑒開奩水接天。橫玉叫云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漳水南邊郡,閩鄉到此窮。地偏冬少雪,海近夜多風。百粵山川屬,三吳景物同。昔賢遺化在,千載紫陽翁。
山風颯颯亂翻衣,一徑輕陰罩翠微。急澗魚騰沖浪起,高林鳥去破煙飛。性鐘簡淡逢迎少,心畏添煩書札稀。事有未甘人已老,滿衫暝色斫柴歸。
溫詔從天下,辭榮也自榮。進曾居要地,退始見平生。霄漢冥鴻遠,河山晝錦明。遙知行樂處,詩比沁源清。
南州有高士,邂逅見風流。雅醉荊卿酒,常隨郭泰舟。窮經探魯壁,作客佩吳鉤。門下推師授,名成兩夏侯。
移榻近前榮,良時引興清。雨從晡后散,月向夜深明。靈兔曾無恙,孀娥若有情。舉杯邀對酌,隔歲好尋盟。
蓬門生事漸蕭騷,望里驚鴻首重勞。鄉地豈應無縞帶,故人殊自有綈袍。青陽忽冒寒云轉,白雪遙令瘴海高。卻笑古來中散癖,可能容易絕山濤。
妾身如蓮根,沉埋淤泥底。雖有白玉姿,無人為拈洗。
風雨空齋誦蓼莪,今年初度客中過。人生七十尋常壽,未過還憐一半多。
相逢未盡論心素。早容易、背人去。憶得歌翻斷腸句。更惺惺言語。萋萋芳草迷南浦。正風吹、打船雨。靜聽愁聲夜無眠,到水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