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師伏惟采覽 和種桂
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禪關。
乍到圓蟾窟,潛依靈鷲山。
始知塵外有,會向月中攀。
千載孤峰上,清陰與客閑。
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禪關。
乍到圓蟾窟,潛依靈鷲山。
始知塵外有,會向月中攀。
千載孤峰上,清陰與客閑。
那成串的丹桂子,在秋天落在古老的禪院關口。它剛到這如圓月般的蟾窟之地,暗暗地依傍著靈鷲山。這才知道塵世之外另有天地,我會向著月中去攀折桂枝。在那千年的孤峰之上,清涼的樹蔭與我一同閑適。
累累:成串的樣子。
禪關:指禪院。
圓蟾窟:傳說月中有蟾蜍,這里借指美好的地方。
靈鷲山:佛教圣地,這里可能指慈云大師所在之地。
塵外:塵世之外。
月中攀:古代有月中折桂的說法,比喻科舉登第,這里有追求超脫塵世之意。
清陰:清涼的樹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酬和”可知是詩人與慈云大師唱和之作。當時詩人可能身處禪院,受到禪院清幽環境和佛教文化的熏陶,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超脫塵世境界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營造了清幽的意境,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在與僧人唱和中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鎖闈山翠滿,獨仰此峰尊。削壁陡無徑,緣崖危有門。極天摩斗宿,平地插云根。濟勝雖無具,還思籮薜捫。
疏疏密密未開時。裝點最繁枝。分明占斷秋思,一任曉風吹。金縷細,翠綃垂。畫闌西。嫦娥也道,一種幽香,幾處相宜。
去年荔熟初營閣,今歲閣成風雨惡。他處蕭條尚可言,忍向閣中看荔落。十八娘家粉黛殘,玉肌羅帳淚闌干。楓亭三日無消息,馬上空歌行路難。矯羞十五閉房櫳,風雨無端妒守宮。玉鏡臺前倚惆悵,郎家不送荔枝紅。
冰蠶吐絲寒玉蒼,老龍磨角玄云香,半生食汝充饑腸。正爾悒悒傷弓亡,一日到眼驚馀皇,欲呼未見誰鬣長。庸奴自愧取不臧,艴然持之走蓋藏。嗚呼得失安可常,我不善保遺渠殃,茍能藏之殃而祥。但隨牛后失所當,枯竹尚作神龍驤。安得石精變化飛墮桑君旁,塞翁失馬心清涼。
白水盟心兩意同。顫盈盈立態何秾。臉霞偎得十分紅。貯穩一枝金屋里,照來雙影畫屏中。對花人語自喁喁。
寒齋日蕭索,天外敞檐楹。竹雪晴猶覆,山窗夜自明。禽歸窺野客,云去入重城。欲就陶潛飲,應須載酒行。
酒星高處聚文星,名士論交眼共青。屈指平生無此會,風流豈獨讓蘭亭。
沙磧荒榆細柳多,步行不用蹀鳴珂。連朝登頓渾無倦,甘苦身先士荷戈。
閒到忘閒始是閒,閒中消得幾葵山。曲肱枕斷疏桐影,夢繞白龍池上還。無心可比白云閒,白云被風吹出山。道人肯比桃花水,流向人間更不還。
錦書誰寄相思語。天邊數遍飛鴻數。一夜夢千回。梅花入夢來。漲痕紛樹發。霜落沙洲白。心事莫驚鷗。人間千萬愁。
月觀明妝出汴宮,秋容猶與絳仙同。司花豈是江陽日,傍輦千回倚障風。
塞天箐木絕人寰,帝力經營列百蠻。自昔嵎夷曾建宅,尚馀盤古未開山。朝廷鄭重珠崖議,瀛海周遭赤縣環。獨怪嚴霜飛暑路,八同關外振師還。
換骨玄霜日夜舂,問誰服食駐芳容。他時我欲尋仙侶,鸞鶴空懷去后蹤。
天高靄靄云昏,江闊霏霏雪繁。渚下鴨方遠泛,枝間雀不聞喧。鄙夫此志相依,生涯稊稗同微。欲具沙邊短艇,波濤歲晚人稀。
極目高亭橫遠岫。拂新晴、黛蛾依舊。策馬重來,秋光如畫,霜滿翠梧高柳。菊美橙香還對酒。歡情似、那時重九。樓上清風,溪頭明月,不道沈郎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