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 龍謝水車
神龍謝水車,吾語爾來前。
爾雖用于人,我亦用于天。
在物固不同,于用豈殊然。
水下髙田干,爾能俯水取。
假人不爾用,爾受田責否。
吾身雖為龍,動亦天所主。
天猶不有命,我安事為雨。
神龍謝水車,吾語爾來前。
爾雖用于人,我亦用于天。
在物固不同,于用豈殊然。
水下髙田干,爾能俯水取。
假人不爾用,爾受田責否。
吾身雖為龍,動亦天所主。
天猶不有命,我安事為雨。
神龍啊,我要和你說說水車的事,你到我面前來。你雖然被人使用,我也被上天差遣。事物本質固然不同,但從作用來講難道有很大差別嗎?水在低處,高處的田干旱了,水車能俯身把水取上來。要是人不使用水車,水車會受到田地的責怪嗎?我身為龍,行動也由上天主宰。上天若沒有命令,我又怎么去降雨呢。
謝:告訴。
固:本來。
殊然:不同的樣子。
俯水?。褐杆噺牡吞幦∷?。
假:如果。
責:責怪。
主:主宰。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觀察農業生產、思考自然現象與人力關系時有感而發,借神龍和水車來表達對事物受外界因素制約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事物的作用和命運,以神龍和水車作比,揭示了事物受外界條件限制的特點。其突出特點是用擬人對話的形式闡述哲理,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名作,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現象的思考。
欲自荊溪泛太湖,三月風濤正可虞。卻自姑蘇操小艇,吳松江下買莼鱸。黛潑峰巒安用染,鏡澄湖面不須磨。已驚張翰鱸如玉,想見西施髻似螺。
抹林梢薄靄,漸引出、橫空鴉陣。卻如綺窗,春奩披半鬢,試與猜認。舊日昭陽里,玉顏會否,減幾分芳潤。河山影瘦無人問。雨暗城頭,風危屋角,閑鷗翠汀眠穩。笑高飛弄翼,貪與天近。殘虹遙襯。看星星墨暈,瀉入池波底,寒自韻。籠煙柳密春嫩。甚懸巢愛傍,故宮鴟吻。無人見、淚珠偷揾。長亭畔,唱到烏棲舊曲,別腸怎忍。休疑訝、晚晴無準。帶夕暉斂雨遙邊去,和愁斂盡。
棄兒神焉附,必學先無我。心手久相師,公到始能可。
信是流光去似蛇,梅花開后又桃花。花因節序催殘臘,暖到枝頭竟茁芽。任卻玄英還造物,放開老眼閱年華。送年莫問誰醒醉,阮北阮南共一家。
弱弄輕陰卻又前,析云洴霧不成綿?;c篨破處隨風入,驀地因風又出船。
水落沙溆寬,雁聲驚早寒。舟子夜不寐,北風吹雀竿。
平林暗鎖煙中碧。坐久生寒色。芳心自照有靈犀。不怨月輪漸向隔墻低。斜移竹影闌干畔。風定宵過半。寄書莫與說閑愁。祇道艱難料理一天秋。
少日無聞老更聾,自慚入世百無功。平生盡有飛騰想,多半銷磨故紙中。
回首陽臺漢川路,隔江煙雨暗漁蓑。瀲滟郎官水,崔巍大別山。
簾底新霜一夜濃。短燭散飛蟲。曾經洛浦見驚鴻。關山隔、夢魂通。明星晃晃,回津路轉,榆影步花驄。欲攀云駕倩西風。吹清血、寄玲瓏。
憑高放眼,細雨沾人面。三十六峰都不見,嵐霧波流浪卷。笛聲何處悠揚?無端牽動愁腸。忽更穿云裂帛,悵然泣下沾裳。
蒼梧將軍豪且清,司馬府中新策名。壽翁矍躒秘韜略,將軍耳后雄風生。太丘堂上初識君,奪槊調弓冠羽林。龍鱗鎖甲欺青鏡,馬首樊纓絡紫金。南中密堠方傳箭,幕下兵機少奇變。土官突騎駕浮云,山徭毒砮藏深塹。安得快劍如清冰,寶精耀日光棱棱??卮藦婘锟v橫行,將軍為我為先登。
結根幸在茲,綠筠長可保。涌翠為波濤,秋聲滿晴昊。三徑凈無塵,風影自能掃。
落落燕山路,勞勞楚客身。莫尋彈鋏伴,且作灌園人。白眼誰堪傲,青樽自慰貧。桃源今負郭,借住豈緣秦。
山遙海闊古蘭若,月白風清老比丘。萬象森羅總賓客,相逢莫不小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