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山
白面峰巒碧玉堆,故人卜筑在巖隈。
難尋荀鶴舊游宅,尚有昭明古釣臺。
滿檻名花紅勝錦,一溪流水綠如苔。
七閩千里倦游客,兩眼眵昏向此開。
白面峰巒碧玉堆,故人卜筑在巖隈。
難尋荀鶴舊游宅,尚有昭明古釣臺。
滿檻名花紅勝錦,一溪流水綠如苔。
七閩千里倦游客,兩眼眵昏向此開。
白面山的峰巒像碧玉堆砌而成,老朋友在山巖彎曲處建房居住。難以尋覓荀鶴曾經游玩過的舊宅,不過還有昭明太子的古釣臺留存。欄桿邊種滿了名貴的花,紅得勝過錦緞,一條溪水碧綠得如同青苔。我這個在七閩之地奔波千里的疲倦游客,兩眼昏花,看到這里也豁然開朗。
白面山:山名。
卜筑:擇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巖隈:山巖彎曲處。
荀鶴:指唐代詩人杜荀鶴。
昭明: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
七閩:古代指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帶。
眵昏:眼睛因眼屎多而昏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歷七閩之地時,途徑白面山,被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遺跡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以抒發自己旅途的感受和對眼前景色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白面山的美景和歷史遺跡,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呿口眼尾垂,欲噴將未發。竟以紙用事,快等船出閘。
羨君天下士,猶戀碧山游。盛世須英物,明珠肯暗投。秋風桑柘里,晴日鳳凰樓。語及箕裘事,生兒已食牛。
歷遍清溪九曲深,麻衣隨意住云林。陰符一卷蛟龍護,秋笛數聲猿鶴吟。玉洞煙霞通地肺,金山臺殿影波心。空懷五岳平生志,未得從君學向禽。
一人好頭肚,六藝盡皆通。南見驅歸北,西風趁向東。長漂如泛萍,不息似飛蓬。問是何等色,姓貧名曰窮。
今秋湖濼兩相通,差遣雖頻力易攻。度險卻防連夜發,溯流還怕打頭風。
已是秋陰更夕曛,亂山高下起寒云。危樓愿見客何處,遠笛不知人厭聞。身外流年波渺渺,眼前生事葉紛紛。此愁萬斛誰量得,直為重拈庾信文。
水邊沙草合,林外石橋橫。云漫三秋色,河流萬古聲。野花欺老鬢,林酒勝浮名。我愛桐江叟,漁竿不世情。
君許身比稷,視饑真己如。免吾學顏帖,乞米李大夫。
龍虎山頭送子歸,三年不見重相思。更無書到金溪縣,空有人傳節婦詩。白鳥滄波春渺渺,寒云落日樹離離。相期錦水江頭醉,為報輕車已載脂。
歸來猶未買良田,誰似淩江二守賢。心已忘機猶愛國,身無侈累卻求仙。聽殘曙鳥眠初覺,吟對秋英句倍妍。明發阿郎歸省地,豈無庭鶴共蹁躚。
風為幄,云為蓋。滿堂爛,神既至。紛醉飽,錫以雨。百川溢,施溝渠,歌且舞兮。
德星明處畫堂深,咫尺煙霄喜盍簪。扈圣競瞻阿閣鳳,得賢寧羨隗臺金。西江文獻元稱盛,東里勛名復見今。瑤瑟夜歌催逸興,彩毫春色動高吟。
非樂英材,都緣業重,奈何學父相陵。暗思揣已,亙昔并無能。最苦于身學淺,生徒擁、戰戰兢兢。來咨問,心中諕得,恰似履薄冰。寧曾。為模范,果然當死,偏得人憎。又番成羈絆,早晚超升。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訪、霞友云朋。真消息,蓬萊路穩,相從去須登。
諸諦空來世所無,神通百變絕名模。不知何處留蹤跡,卻被人傳作畫圖。
耳癢欲拈去,猛省須用?。注目深探之,疏快滿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