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周思道喜正孺過廣漢二首 其一
霜臺御史迥名藩,氣象光陰動故山。
此日郡中夸盛事,明朝堂上拜慈顏。
御香持去仍輕別,天詔飛來即召還。
南北唱酬皆勝絕,一窺方識豹文斑。
霜臺御史迥名藩,氣象光陰動故山。
此日郡中夸盛事,明朝堂上拜慈顏。
御香持去仍輕別,天詔飛來即召還。
南北唱酬皆勝絕,一窺方識豹文斑。
御史臺的御史來到著名的藩郡,其氣勢和時光流轉牽動著故鄉的山川。今日郡里都在夸贊這一盛事,明日在堂上拜見慈母。帶著御賜的香火輕易地作別,朝廷的詔書很快就會將其召回。南北之間的唱和都絕妙至極,一看才見識到其文采斑斕。
霜臺:御史臺的別稱。
迥:到,來到。
名藩:著名的藩郡。
故山:故鄉的山,代指故鄉。
慈顏:慈母的容顏。
御香:皇帝所賜的香。
天詔:皇帝的詔書。
唱酬:以詩詞互相贈答。
豹文斑:比喻事物的文采或華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是周思道、正孺等官員有在廣漢的活動,作者以次韻的方式寫詩相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朝廷官員的出行和活動受到地方關注,此詩創作時作者或許是出于對官員的尊敬以及對這種官場活動的興趣。
這首詩主旨是描述官員到地方的盛事以及對其的贊美。特點在于敘事清晰,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官場活動及文人之間的唱和文化。
種樹書多信手翻,好栽新柳傍河灘。江頭楓接河灘柳,從此春風度玉關。
先生家住翠屏峰,鄉夢常時送曉鐘。十載故人青眼舊,千山歸路白云重。天涯作賦憐王粲,江上題詩愛薛逢。歲晚相從應有約,為尋桃竹截雙筇。
隨放隨凋萬物姿,豈唯春暮始難持。當君委蛻棲塵日,正是蓮花出浴時。
燈火秋堂記拆名,朱衣真有暗中靈。從知好事皆前定,果見高文策大廷。人向官曹論中外,我期功業在丹青。西江第一廬陵郡,且為龍泉試發硎。
清齋孤悄坐更闌,燈下涼風鬢影寒。建業曾勞三尺劍,求仙何用七星壇。月明樓影翔丹鳳,云爛簫聲叫紫鸞。歲宴江空身萬里,有才不信濟時難。
綠濃溪上淡春煙,曲奏霓裳夜正憐。共信筵芳須待月,應知交態自忘年。人堪□別花邊語,誰結狂來醉后緣。萬里胡塵他日掃,一天晴色凱歌還。
拾得炎州月一團,殷勤持贈比瑯玕。情知已是秋風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七年從事玉堂閒,又值新正立曉班。夾道旌旗嚴五輅,充庭犀貝雜諸蠻。和風暖入承明殿,瑞靄晴開萬歲山。圣代信然無隱者,布衣都得拜天顏。
甲子重新數中興,濟川人為圣時生。五花名肅金鑾殿,八陣威寒鐵甕城。賀客杯觴方瀲滟,使君忠力轉精明。祝年有意留公住,只恐調元要老成。
崖山云寒海舟覆,六載孤臣老燕獄。東風杜宇三月三,五陵望斷春蕪綠。墨花皇皇五十六,寫出江南愁萬斛。當時下筆眼如虎,日落天低鬼神哭。揚帆昔走儀真船,手持鰲柱擎南天。間關嶺海血灑檄,回首家國隨飛煙。六宮粉黛黃埃里,漢火無光吹不起。全軀肯學褚淵生,嚼舌甘為杲卿死。薊門草碧春凄凄,高官不換西山薇。哀吟一曲肝腸裂,勁氣萬丈蛟龍飛。當年恨殺葛嶺賊,恨不刳心食肉血。堂堂忠義行宇宙,白日青天照遺墨。落花寒食風雨時,展卷如對虎龍姿。再拜酹公金屈卮,有酒不讀蘭亭詩。
鴻門醉兮幕張,黑云壓兮芒碭。臣令莊兮起舞,伯何為兮誤莊。重瞳兮日光,高準兮龍章。風塵澒洞兮誰虜誰王。臣所惜兮惟玉之玦,斗可碎兮首亦可裂。嗚呼爾為漢佐兮為忠臣,千秋萬歲兮爾楚無人。
樛枝徑口郎迎馬,語鳥籬前妾掃云。笑殺主翁忙出戶,手提筐果喚廚人。
頻年作客若為情,兩度題詩送我行。暮雨魂消江雁影,西風腸斷峽猿聲。窮秋野柝云邊驛,午夜清砧水畔城。從此相過蹤跡少,積芳亭上月空明。
握手今何在,高齋共此樽。眾人方睥睨,二子向乾坤。經術從吾淺,詩名得爾尊。當時楊馬輩,誰復在金門。
古邑荒涼瞰小溪,青山高與白云齊。鳳凰飛去巢阿閣,未肯重來覓故棲。鳳凰飛去聽簫韶,燕雀群飛想見嘲。記取舊時棲止處,莫教鷹隼誤來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