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玉津園奉陪賜宴文太師
漢燭青煙下九閽,東風瑤圃燕元臣。
詔馳御斝深行酒,露剪宮葩別賜春。
不為夢魂聞廣樂,許留光景緩嚴闉。
曲江冠蓋華林客,未有三師解組人。
漢燭青煙下九閽,東風瑤圃燕元臣。
詔馳御斝深行酒,露剪宮葩別賜春。
不為夢魂聞廣樂,許留光景緩嚴闉。
曲江冠蓋華林客,未有三師解組人。
宮廷的蠟燭青煙飄下九重宮門,東風吹拂著如玉的園林,皇帝宴請元老重臣。詔令傳來,御酒不斷敬飲,如露珠般的宮中鮮花,是特別賜予的春色。并非是在夢中聽聞盛大的音樂,而是被允許多停留些時光,舒緩那宮門的森嚴。當年曲江池那些顯貴賓客,還有華林園中的文人墨客,都沒有像太師這樣以三師之尊辭官歸隱的人。
漢燭:指宮廷的蠟燭。九閽:傳說天有九重門,這里代指宮廷。
瑤圃:美玉之園,這里指玉津園。燕:通“宴”,宴請。元臣:元老重臣。
御斝(jiǎ):帝王用的酒器。行酒:依次敬酒。
宮葩:宮中的鮮花。
廣樂:傳說中天上的仙樂,這里指宴會上的音樂。
嚴闉(yīn):森嚴的宮門。
曲江:在今陜西西安,唐代是游覽勝地,達官貴人常在此宴游。冠蓋:指達官貴人。華林客:指華林園中的文人墨客。
三師:指太師、太傅、太保,是古代的高級官職。解組:解下印綬,指辭官。
此詩可能創作于文彥博以太師身份退休期間,皇帝在清明日于玉津園設宴款待他。當時北宋政治相對穩定,朝廷對元老重臣較為尊崇,皇帝通過這種宴會表達對他們的恩寵。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皇帝宴請文太師的宴會場景,突出皇家的恩寵。其特點是語言華麗,場景描寫生動。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宋代宮廷文化和君臣關系的典型作品。
已擬侍荷橐,俄抽似葉身。
甘為南地鬼,不作北朝臣。
屋壁遺文壞,鄰州戰血新。
劫灰飛未盡,碑碣托何人。
竟夕柴門掩,無心接縉紳。
山中多樂事,世上少全人。
諸呂幾亡漢,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處,亦有晉遺民。
太虛寂無朕,妙感何絪缊。
清濁一浮沈,二儀奠乾坤。
客形與客感,萬變日紛紛。
形感本來無,志誠諒斯存。
草色苔痕挾雨驕,山齋一巷似漁樵。
三叉路口時時犢,一曲溪流片片橋。
風木參差泉上廟,煙帆來往海西潮。
飄然忽起云間想,白鶴高飛不可招。
維舟與客訪興亡,寺有殘僧說故王。
寶物已銷龍虎氣,奎章猶射斗牛光。
為妖真女花藏墓,說法生公月滿堂。
邂逅一樽歸路遠,樵歌牧笛送斜陽。
冷冷葉上風,瑟瑟簷頭雨。
天分本無私,人性皆相似。
譬之入山林,斧斤隨所取。
姿年舍我去,初心日以負。
勗君歲寒心,保此棟梁具。
圣域廓悠悠,修途未容駐。
文星隕向鳳臺城,兇訃傳來驗奠楹。
天若假年加富貴,人生夢枕做功名。
謫僊詩在晚唐重,坡老身亡兩蜀輕。
豪邁如今存者幾,惜乎吾道重傷情。
一枕春婆夢,如君亦可悲。
人間無著處,天上有歸期。
光岳失英氣,江湖欠好詩。
莫愁身后事,跨灶有諸兒。
花時莫負此良辰,信杖閑行寂寞濱。
日入山頭成鶴頂,風吹沙磧皺魚鱗。
飛來白鷺全成雪,倒去枯松半樹春。
似此江山孤絕處,故應著此苦吟人。
晚風殘照岸烏巾,小借禪床憩旅身。
坐對新花忘故我,行看古月照今人。
聊為江畔騎馿客,難會云間駕鶴賓。
泡沫風燈成一笑,近來東海又揚塵。
一路野花開,春陰滿樹苔。
舊時僧已去,前度客重來。
浮世年年變,塵心事事灰。
跏趺清晝永,玄奘壁間回。
洗天風雨過,炎暑漠然收。
偶爾掩門去,因之入寺游。
農畦瓜蔓長,僧圃貝花稠。
自笑生涯拙,空余一髻秋。
凈覺草未宿,先生復踵之。
百年幾英特,三載兩凋萎。
此去無歡日,重逢有夢時。
向來觴詠地,衰柳帶斜暉。
片云頭上黑,凍雨自西來。
促婦收余谷,呼童拾爨柴。
堆禾披草蓋,移菜傍畦栽。
卻憶翁年老,前村醉未回。
瀟瀟一江雨,涼氣入山扉。
離舍本不遠,連朝亦忘歸。
紫荊成子落,黑蟻化蛾飛。
看盡浮生事,終輸破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