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吳太君詞
寶絡疏封得令名,人間慶事屬平生。
身居壽域幾三世,福及兒曹已九卿。
埋石有文深紀美,吊喪多客亦哀榮。
泉涂一往應無憾,十八年前吉冢成。
寶絡疏封得令名,人間慶事屬平生。
身居壽域幾三世,福及兒曹已九卿。
埋石有文深紀美,吊喪多客亦哀榮。
泉涂一往應無憾,十八年前吉冢成。
太君因誥封獲得美好名聲,一生都有值得慶賀之事。她長壽歷經三代,福澤惠及子孫,兒孫已官至九卿。墓碑上刻有文字深切記載她的美德,前來吊喪的賓客眾多,也算備極哀榮。她去往黃泉應無遺憾,因為十八年前吉祥的墓穴就已建成。
寶絡疏封:指朝廷的封誥。疏封,封建王朝對官員及其先代、妻室授予封典的制度。
令名:美名。
壽域:指長壽的境地。
兒曹:兒輩。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職,這里泛指高官。
埋石:指立碑。
泉涂:黃泉之路,指人死后所去之處。
吉冢:吉祥的墓穴,即生前預先修好的墳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詞內容推測,應是在吳太君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她的悼念而作。當時社會注重家族榮耀和長輩福壽,太君一生有福且福澤子孫,符合當時人們所推崇的理想狀態。作者可能與吳太君家族有一定交往,在其去世后寫下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贊美吳太君一生福壽雙全、福澤后代,表達對她的哀悼與敬重。其特點是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以敘述展現太君生平,在當時可能是常見的挽詞形式,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家族榮耀和長輩福壽的重視。
莫羨金閨黼黻,好攀仙桂枝柯。悟來心境不須磨。頓泯浮華物我。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波。長拖瘦玉泛無何。歸去煙蘿深臥。
浮云澹澹心悠悠,杖藜來作江邊游。商人打鼓催行舟,洪波不斷東南流。木葉瀟瀟荊楚秋,勸君休上王粲樓,日落滄江增暮愁。
一覺落天夢,遂吟招隱詩。攜家異鄉去,變服散人為。郿塢云開后,圭峰月上時。清秋此高興,琴酒問同誰。
土潤耕牛不受鞭,風和花鳥各忻然。老人猶記兵戈日,自后升平五十年。
前時赤旱要刑鵝,今日平田漲綠波。不特蛟龍偏得意,可知蚯蚓亦能歌。
一騎香風晚稻花,淡煙深處有人家。崎嶇石磴兩膝屈,騰踏野橋雙眼賒。山黛慣來迎浴日,溪聲元不礙流霞。未閒人作閒游計,誰信浮生別有涯。
法本無差須揀擇,楚雞元不是青鸞。當機一鏃三關破,覿體分明箭后看。
西塞名山立翠屏,濃嵐橫入半江青。千尋鐵鎖無由問,石壁空存道者形。
天蒼蒼,地茫茫,二月三月雪滂滂。雨我黃竹濕衣裳,天子不在黃竹鄉。天蒼蒼,地茫茫,武照兒,高冠大履據堂皇,唐家臣子三月以為祥。
綺陌塵香曙色分,碧山如畫又逢君。蛟藏秋月一片水,驥鎖晴空千尺云。戚里舊知何駙馬,詩家今得鮑參軍。陽和本是煙霄曲,須向花間次第聞。
小擘枝頭滿袖香,累累秋實正宜霜。每來長是移時去,為爾風流似故鄉。
客轉汾陽時禁煙,太行云渺故鄉天。齊中一弟悲西壟,鄴下諸兒走北阡。桃李未花春氣晚,河山獨賦老懷偏。重來秪恐芳菲盡,啼殺黃鸝空自憐。
綠波回斷港,青嶂蔭孤村。谷蘿開亂莽,汀浪浸疏園。
稽古堂中書作種,兒孫班被文章宏。平園誠齋老詞伯,至今□□□□□。□□讀書飽秋月,木鉆石磐有時徹。不見王家種樹時,兒子二郎如玉雪。
新營廬墓近西州,下馬來為半日留。雙鵲有靈巢棟宇,九泉無路絕交游。溪流綠漲桃花雨,山色青含謝豹愁。惆悵英魂招不得,白頭清淚灑松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