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山泛舟至焦山飲吸江亭
金山據上流,怒挾汀聲東。
焦山護海門,坐折千里沖。
兩山勢欲合,盛氣薄蒼竅。
解紛誰巨擘,賴有疏鑿功。
至今買余勇,角立相長雄。
兩皋汗漫游,目擊大塊中。
手持一杯酒,澆爾磊塊胸。
魚龍出鼓舞,摩蕩青蓮宮。
山靈自不凡,感激欣相從。
因笑魏與吳,乾坤兩雞蟲。
悠然一帶水,往事尋無蹤。
夜深何處笛,嗚嗚起西風。
金山據上流,怒挾汀聲東。
焦山護海門,坐折千里沖。
兩山勢欲合,盛氣薄蒼竅。
解紛誰巨擘,賴有疏鑿功。
至今買余勇,角立相長雄。
兩皋汗漫游,目擊大塊中。
手持一杯酒,澆爾磊塊胸。
魚龍出鼓舞,摩蕩青蓮宮。
山靈自不凡,感激欣相從。
因笑魏與吳,乾坤兩雞蟲。
悠然一帶水,往事尋無蹤。
夜深何處笛,嗚嗚起西風。
金山雄踞長江上游,氣勢洶涌裹挾著汀洲的濤聲向東流去。焦山守護著海門,穩穩地擋住千里江水的沖擊。兩座山好像要合在一起,磅礴氣勢直逼蒼穹。誰是排解兩山紛爭的巨擘呢?全靠大禹治水的疏浚之功。至今兩山還在比拼余勇,對峙爭雄。我在兩岸暢快漫游,親眼目睹這天地間的壯闊景象。手持一杯酒,來慰藉這心中的不平。魚龍仿佛也出來歡舞,在青蓮宮中激蕩。山靈自然不同凡響,感動欣喜地與我相伴。于是我嘲笑魏和吳,在這天地間不過是兩只小蟲子。悠悠一帶江水,往事已無處尋覓。夜深了,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在西風中嗚嗚作響。
據:占據。
怒挾:氣勢洶涌地裹挾。
坐折:穩穩地擋住。
薄:逼近。
巨擘:大拇指,比喻杰出人物。
疏鑿功:指大禹治水的疏浚之功。
角立:對峙。
兩皋:指金山和焦山兩岸。
大塊:指天地。
磊塊胸:心中的不平。
摩蕩:激蕩。
青蓮宮:指寺廟。
山靈:山神。
魏與吳:三國時期的魏國和吳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詩人可能游覽金山、焦山,面對壯麗的山水景色,聯想到歷史的興亡變遷,從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借景抒情,感慨歷史興亡。其突出特點是氣勢雄渾,將山水之景與歷史之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創作風格。
驅車登邊隅,四牡寒風呼。云是古長城,堅永凝川涂。舉首見陰山,落日懸穹廬。漢兵數飲馬,秦人曾備胡。長天絕飛鳥,荒堠鳴妖狐。髑髏枕草根,恐是筑城徒。往事不暇問,吾將吊扶蘇。故國豈不思,猶未平匈奴。將遵充國訃,獻上金城圖。功成受薄賞,拂衣歸閑居。
扁舟行渡浙江濱,湖上風光已漏春。為報稽山民吏道,邑丞今是悟空人。
盜起清溪兩浙空,童王親自帥元戎。誰知小邑無亭障,但握空弮有隱功。
清溪雨后起微波,楊柳陰陰水岸斜。南陌一樽須盡醉,東風三月已無多。離程處處王孫草,門巷家家枳殼花。流落天涯為客久,不堪中夜聽吳歌。
梧院涼痕淡欲流。單衣乍換怯登樓。垂楊影瘦不禁秋。小步清溪欹略留,輕波片片逐閑鷗。蓼花紅上釣魚鉤。鶴睡琴停夜氣清。爐煙繚繞出花屏。流云如水澹疏星。獨把冰紈羅暈薄,薇香和露滴釵輕。一痕涼月碧無情。幾株烏桕醉霜濃。淺水魚梁系釣筒。溪花憔悴可憐紅。客館孤燈縈短夢,瓊簫凄咽五更風。滿天疏雨趲飛鴻。
粗疏帶出蓮花笠,濟楚披來糞掃衣。拈起少林無孔笛,左瞻右盼兩頭吹。聲聲慢,拍拍隨,聽者雖多和者稀。曲遍欲休休不得,知音知后更誰知。
山城一夜雨,客意巳深秋。況對臨湖寺,千松翠欲流。
繡衣真晝錦,彩服更花辰。海鶴稱觴數,江魚入饌新。近歡追里宴,遙祝借朝紳。堂下忘憂草,今春倍往春。
司勛傷別,況天涯春盡,番番風雨。行也安歸留不得,斷渡似聞鈴語。西北云深,東南地坼,萬恨憑誰補。扁舟去后,殘蟾應戀江樹。為問枝上啼紅,千山鵑老,顏色能如故。草草東流村壁字,平地幾回今古。碧漲量愁,玉珰緘淚,影事君看取。落潮今夜,酒醒夢墜何處。
寒葩脈脈畫堂新,同是巡檐索笑人。獨把幽姿伴冰雪,舒花結蕊不關春。
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怕歌愁舞懶逢迎。妝晚托春酲。總是向人深處,當時枉道無情。關心近日,啼紅密訴,剪綠深盟。杏館花陰恨淺,畫堂銀燭嫌明。咚咚儺鼓餞流年。燭焰動金船。彩燕難尋前夢,酥花空點春妍。文園謝病,蘭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風禹廟鶯天。
滿林紅雨水邊村,消盡春深漠漠云。仙洞犬聲尋有路,秦時人跡到無門。芳菲日日催誰老,輕薄年年向爾論。對此春風腸已斷,不須桃葉與桃根。半似晴煙半落暉,天涯今日嘆春歸。愁濃溪女爐邊酒,夢鎖漁郎水上扉。走馬折枝紅欲笑,倚樓回首綠初肥。多情最是新蝴蝶,盡向林梢日日飛。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惡木豈無枝。志士多苦心。整駕肅時命。杖策將遠尋。饑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日歸功未建。時往歲載陰。崇云臨岸駭。鳴條隨風吟。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急弦無懦響。亮節難為音。人生誠未易。曷云開此衿。眷我耿介懷。俯仰愧古今。
一出玉關道,風塵暗使車。孤軍窮黠虜,萬幕列平沙。落日搖旌旆,悲風雜鼓笳。此身歸未得,四海暫為家。
蔓草蒼藤次第除,小亭灌木共蕭疏。馳驅自信無長策,貧病因知戀敝廬。時復攢眉過白社,更誰載酒問玄居。倦游司馬多愁渴,猶向文園賦子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