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從軍行三首
旌甲從軍久,風云識陣難。今朝韓信計,日下斬成安。
燕頷多奇相,狼頭敢犯邊。寄言班定遠,正是立功年。
旄頭夜落捷書飛,來奏金門著賜衣。白馬將軍頻破敵,黃龍戍卒幾時歸。
旌甲從軍久,風云識陣難。今朝韓信計,日下斬成安。
燕頷多奇相,狼頭敢犯邊。寄言班定遠,正是立功年。
旄頭夜落捷書飛,來奏金門著賜衣。白馬將軍頻破敵,黃龍戍卒幾時歸。
披著旌旗鎧甲從軍已久,識別風云變幻排兵布陣艱難。如今用了韓信那樣的計謀,很快就斬殺了成安君。長著燕頷的人多有奇相,那些狼頭般的敵人怎敢侵犯邊境。寄語班定遠,現在正是立功的好時候。旄頭星夜里落下,捷報飛速傳來,到宮門進奏后獲賜御衣。白馬將軍屢次擊敗敵人,駐守黃龍的士兵什么時候能回家呢。
旌甲:旌旗和鎧甲,代指軍隊。
韓信計:指韓信的用兵計謀。楚漢相爭時,韓信曾用計斬殺成安君。
成安:指成安君陳馀。
燕頷:形容相貌威武,舊時認為是封侯之相。
狼頭:指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旗幟,這里指敵人。
班定遠:即班超,曾投筆從戎,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旄頭:星名,古人認為旄頭星主胡兵,旄頭落象征敵軍敗亡。
金門:指宮門。
白馬將軍:指英勇的將領。
黃龍:地名,在今遼寧開原一帶,這里泛指邊疆。
此詩創作于唐朝,當時邊疆戰事頻繁,朝廷鼓勵將士出征立功。詩人有感于將士們的征戰生活和他們的壯志豪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將士們的英勇和渴望建功的精神,也關注到戍卒的思鄉之情。其特點是氣勢雄渾,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邊塞詩的豪邁風格。
生為明代苦吟身,
死作長江一逐臣。
可是當時少知已,
不知知己是何人。
嘉陵路惡石和泥,
行到長亭日已西。
獨倚闌干正惆悵,
海棠花里鷓鴣啼。
四面湖光絕路岐,
?鵜飛起暮鐘時。
漁舟不用懸帆席,
歸去乘風插柳枝。
江頭暫駐木蘭船,漁父來夸太守賢。
二邑旋添新戶口,
昨日西亭從游騎,信旗風里說詩篇。
詩名不易出,名出又何為。
捷到重科早,官終一郡卑。
素風無后嗣,遺跡有生祠。
自罷羊公市,溪猿哭舊時。
會面卻生疑,居然似夢歸。
塞深行客少,家遠識人稀。
戰馬分旗牧,驚禽曳箭飛。
將軍雖異禮,難便脫麻衣。
杏園沈飲散,榮別就佳招。
日月相期盡,山川獨去遙。
府樓明蜀雪,關磧轉胡雕。
縱有煙塵動,應隨上策銷。
假邑邀真邑命分,明庭元有至公存。
每鋤奸弊同荊棘,新銜便合兼朱紱,應待蒼生更舉論。
南游曾去海南涯,此去游人不易歸。
白日霧昏張夜燭,
重入帝城何寂寞,共回遷客半輕肥。
達命何勞問,西游且自期。
至公如有日,知我豈無時。
野迥蟬相答,堤長柳對垂。
酣歌一舉袂,明發不堪思。
入境風煙好,幽人不易傳。
新居多是客,舊隱半成仙。
山斷云沖騎,溪長柳拂船。
何當許過縣,聞有篋中篇。
九陌除書出,尋僧問海城。
家從中路挈,吏隔數州迎。
夜蚌侵燈影,春禽雜櫓聲。
開圖見異跡,思上石橋行。
春興隨花盡,東園自養閑。
不離三畝地,似入萬重山。
白鳥穿蘿去,清泉抵石還。
豈同秦代客,無位隱商山。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上馬乘秋欲建勛,
飛弧夜闕出師頻。
若無紫塞煙塵事,
由來邊卒皆如此,
只是君門合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