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花 其一
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春光住此中。
葉里深藏云外碧,枝頭常借日邊紅。
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后風。
費盡主人歌與酒,不教閑卻賣花翁。
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春光住此中。
葉里深藏云外碧,枝頭常借日邊紅。
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后風。
費盡主人歌與酒,不教閑卻賣花翁。
誰說造物主沒有偏心呢,偏偏讓春光長駐在長春花這里。葉子里藏著像云外天空一樣的碧色,枝頭上常常借著太陽的光輝呈現紅色。它曾和桃李一起經歷開花時的春雨,又陪伴梧桐在落葉后的秋風中。主人費盡心思用歌聲和美酒來款待它,不讓賣花翁的生意閑置。
造物:指創造萬物的上天。
遣:派遣,這里有賦予之意。
云外碧:像云外天空一樣的碧色,形容葉子的顏色。
日邊紅:借太陽的光輝呈現的紅色,形容花的顏色。
閑卻:閑置,荒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看到長春花四季常開的景象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閑適的生活狀態,對自然之美有著敏銳的感知。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長春花的獨特與堅韌,突出其能長伴春光的特點。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花卉,在詠花詩中別具一格,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
悠悠往古繼來今,天地無窮照孔林。
兩到金絲堂下拜,門生無負百年心。
(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引《闕里志》。)
久久終需要,而(《類說》作“如”)今未要君。
有時閑憶者,大是要知聞。
(《宋朝事實類苑》卷六三引《楊文公談苑》。《類說》卷五三僅引前二句。)
理奧絕思量,根尋徑路長。
因茲知隔濶,無那被封疆。
人生須特達,起坐覺馨香。
清凈如來子,安然坐道場。
避地逢佳節,窮愁強不知。
十年猶亂過,九日又奚為?
況借他蝸舍,兼無自菊籬。
登高轉惆悵,回首也風吹。(見前書卷十七。)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
若欲去影留身,不知身影常虛。
身影從來不異,不得一有一無。
若擬憎凡愛圣,生死海里常浮。
眾山圍四合,月色到門遲。
石面和云坐,花根帶土移。
竹斜當徑筍,松斫逼樓枝。
正抱流年恨,芳春不我知。(同前第五冊第三五○○頁。)
雪山養得一條虵,寄著南山意如何?
不是尋常毒惡物,參玄須得會先陁。
(見《祖堂集》卷七。)
無形無本亦無名,日用驅驅不暫停。
對面向人多不識,縱橫自在轉分明。
權時來寄君家宅,萬種千般是事能。
認取當來真本性,一時拋棄事皆行。(同前。)
錢燼滿庭人醮罷,
西峰涼影月沉沉。
到來往事碑中說,
壇畔徘徊秋正深。
(同前書卷四。)
幽齋獨坐絕參詳,兀爾何如驟世忙。
拯濟終憑宏愿力,安閑須得守愚方。
柴門半掩花空落,苔徑虛蹤草自荒。
最好靜中無一事,翛然唯得道芽長。
清涼感現圣伽藍,
親對文殊接話談。
言下不通好消息,
回頭祇見翠山嵒。(同前。)
平生初志已酬之,懷抱怡然寂有歸。
古帙懶開緣得意,幽房長閉為忘機。
數行鳥陣連云沒,一帶泉聲隔嶺微。
道合古今渾總是,何須更慮昔年非。
何如深谷一遺人,宴坐經行不累身。
廢宅可嗟頻換主,凋叢愁見幾回春。
尖尖石笑煙籠碧,點點苔錢雨洗新。
堪笑古人非我意,居山多是避強秦。
可笑祖龍游不得,欲于何處訪蓬萊。
(見《輿地紀勝》卷六九《岳州》。)
(按:范質入宋后,均在汴京。詩為其早年作。)
行色翩翩入帝都,壯懷此去莫躊躇。
昔曾故國登高第,今向新朝再上書。
汝負才猷堪濟世,我慚衰朽合閑居。
[鸰](鴿)原今日常相望,衣錦還鄉常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