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次韻和次道十一月朔早朝
紫宸陛戟百重深,拜朔官儀列弁簪。
旭日未全開宿靄,清風先已斂群陰。
邇臣自識宵衣志,下士徒懷夙退心。
虞氏致平猶有戒,愿聞歌載誦余音。
紫宸陛戟百重深,拜朔官儀列弁簪。
旭日未全開宿靄,清風先已斂群陰。
邇臣自識宵衣志,下士徒懷夙退心。
虞氏致平猶有戒,愿聞歌載誦余音。
紫宸殿外侍衛(wèi)林立,戒備森嚴,朝拜朔日的官員們整齊排列。旭日尚未完全升起,驅散昨夜的霧靄,清風卻已率先收斂了四周的陰霾。親近之臣自然明白皇帝宵衣旰食的志向,下層官員空有早早退朝的心思。虞舜實現(xiàn)太平之世尚且有警誡之言,希望能聽到歌頌盛世的余音。
紫宸:宮殿名,唐、宋時皇帝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nèi)朝正殿。陛戟:執(zhí)戟侍衛(wèi)立于殿階兩側。
拜朔:古代的一種禮儀,在每月初一朝拜。弁簪:指官員的帽子和發(fā)簪,代指官員。
宿靄:昨夜的霧靄。
邇臣:近臣,皇帝身邊的臣子。宵衣:天未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務。
夙退心:早早退朝的心思。
虞氏:指虞舜。致平:實現(xiàn)太平。
歌載:歌頌。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應是在朝廷早朝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政治相對穩(wěn)定時期,皇帝勤于政務,詩人參與早朝,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述早朝場景,表達對皇帝的肯定和對太平盛世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開闊。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jīng)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宮廷詩的風格和特點。
百卉凌秋瘁,堅盟憐稚松。誰令失真性,屈曲薙?松。終然夭矯在,寒月走蒼龍。
乾德符亨會,天飛出慶寧。繼明光五葉,啟圣協(xié)千齡。方保瑤圖永,俄悲玉殿青。定知遷寶座,還集太微庭。厥初丕命集,咸慶長君賢。恭儉敦堯德,憂勤損舜年。象耕蒼野地,龍御鼎湖天。帝錫宣英號,鴻休耀信編。在隱推龍德,重明協(xié)帝華。蓼蕭均澤及,四海詟威加。就日心方切,騰天馭已賒。攀髯不可跂,淚目送云霞。
浴羅蘭湯趁晚風,畫堂銀燭錦屏空。自憐薄命終黃土,不恨丹青畫未工。
西湖水落天風寒,維舟又上吳城山。禪林樓閣爛金碧,洞府神仙鳴佩環(huán)。浩浩乾坤寬眼界,翩翩鸞鶴下云間。登臨正樂催行急,詔許龍墀趁曉班。
坐拼世業(yè)付頹波,失勢難辭醉尉訶。劍外沈哀埋海岳,酒邊流涕對山河。負風已折垂天翼,照夜誰揮返日戈。莫向東鄰誇厚遇,城中趙李枉相過。
鐘步時傳警,新安久被圍。鄉(xiāng)山孤壘在,戍卒幾人歸。夜月喧鳴柝,秋霜裂戰(zhàn)衣。艱危依主將,羽檄夜頻飛。
大旗飐軍軍吏集,赤日射甲甲流汁。將軍纛載胭脂馬,此馬遇胡慣先入。馬芻軍糗高于山,千乘萬乘居庸關。三軍久飽思一戰(zhàn),萬弩先射奚契丹。自奚內(nèi)附比臣仆,繒裹酋頭篽束足。犬羊飽飫思噬人,反甘蒙古作心腹。吁嗟天厭蒙古奚,自投軿釜同沸糜。蒙古實愚鬼,奚今配行尸。華容公來爾得知?公手可天雨,公心妙神施。戰(zhàn)者自戰(zhàn)炊者炊,偃月勢變更魚麗。云梯作之巧于倕,有穴可掃庭可犁。吁嗟蒙古奚,諸戎戒前癡,公歸行勒平胡碑。
居庸萬馬繞山前,未必蒼苔睡晏然。見說華山風日暖,何如移伴白云眠。
夏至午之半,一陰巳復生。堅冰亦馴至,顧豈一朝成。萬物方茂悅,安知有彫零。君子感其微,慟笑幾失聲。
橫塘疏柳繞長堤,楚客行吟日漸西。官懶古來推漫叟,江源南去透愚溪。輪蹄遠隔中原道,林壑偏宜大隱棲。頗似淮陽高臥者,夢回猶怪午時雞。
青楓習習三江口,旅泊欣逢二妙才。客夢偶隨湞水去,塞鴻新度薊門來。孤城閉月秋砧急,野戍臨江曉角催。躍馬聽雞還此日,十年奔走在天涯。
盆山高疊小蓬萊,檜柏屏風鳳尾開。綠繞金階春水闊,新分一派御溝來。
天開檀海秘,人現(xiàn)宰官身。玉鼎調(diào)明主,金仙屬老臣。九衢懸慧日,四照盡陽春。晚就蒼霞地,閑同寶樹鄰。江山留勝跡,題詠憶前人。學接千秋統(tǒng),心兼八解真。地靈霖作石,道廣露為津。回首三千界,青云滿后塵。
秋夜夜長雨復作,虛閣蕭條詩夢清。蕉葉半窗敲漸密,燭花一寸落還生。不愁屋漏無乾處,正喜年豐有頌聲。問訊丹丘廣文老,朝來病骨也須輕。
多少維摩身外朵,殷勤待我一時開。此花終是歸于寂,潤作昆池劫后灰。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