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甫越州
六朝開國盡東州,此地常居第一流。
四海今皆歸圣主,萬兵猶得眎元侯。
江山執勝登臨好,市邑空殘賦役稠。
我去正應千百慮,不知能復縱吟不。
六朝開國盡東州,此地常居第一流。
四海今皆歸圣主,萬兵猶得眎元侯。
江山執勝登臨好,市邑空殘賦役稠。
我去正應千百慮,不知能復縱吟不。
六朝開國之地都在東部州郡,越州此地一直處于一流地位。如今四海都已歸順圣明君主,眾多軍隊仍由主帥來統領。這里江山壯美適合登高游覽,只是城鎮殘破且賦稅勞役繁多。我此去心中定有千般憂慮,不知還能否縱情吟詩。
平甫: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的字。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帶。東州:東部的州郡。圣主:指皇帝。眎:同“視”,這里有統領之意。元侯:主帥。執勝:即制勝,這里指景色壯美。市邑:城鎮。空殘:殘破。賦役稠:賦稅和勞役繁多。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時期,當時社會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財政困難、百姓負擔重等。越州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地區,可能也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王安石送弟弟前往越州,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感慨和憂慮。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越州的歷史與現狀,反映社會民生問題。其特點是將歷史、現實與個人情感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王安石最著名詩作,但也體現了他關注社會、關心百姓的情懷。
親統三師來,百萬皆赳赳。陣布屯云煙,營深靜刀斗。蠢彼犬羊群,一掃如揮帚。瘴海凈妖氛,蠻方洗塵垢。千載昆崙關,與公同不朽。
吟罷小池楊柳,酌盡玉壺春酒。水面正風來,吹亂一天星斗。消瘦,消瘦,愁在憑闌時候。
汝祖積陰德,汝翁多讀書。汝生天報施,汝死又何如。脩短有定數,賢愚莫問渠。冥官聞慟哭,還許再來無。
自有東湖知幾年,荷花今日尚依然。堪嗟世事時時改,祇有荷花歲歲妍。雙頭并蒂出天然,呈瑞懸知好事連。果得故人來對飲,何妨一笑到金蓮。
幅巾別我五周星,今日相逢眼暫明。一第男兒身自致,曾將蹤跡問君平。
半畝虎門西,門臨漲海低。人隨潮水至,馬向落花嘶。雞黍高堂作,琴書稚子攜。君生孤竹里,只解愛夷齊。
□年海內共班荊,縱未相遭也識名。敢謂云霄皆□味,豈知寒熱較陰晴。度阡越陌予心古,北斗南箕世態輕。散發海隅聊自適,虞翻原不托嚶鳴。
軺車戒嚴命,肅肅指南彊。念子遠行邁,執手衢路旁。拊劍激清瑟,悲歌慨以慷。矯矯云中鵠,翩翩厲鳴翔。戢羽乍同止,展翮忽一方。欲從不可得,即置終難忘。愿勖崇明德,功業期自揚。
落月常懸照屋梁,何期此夕共清光。已欣陶謝多奇思,況遇羊何有和章。殘暑盡隨揮麈卻,高談偏助引杯長。良宵幾值秋將半,欲送柴門夜未央。
娟娟叢竹翠猶翻,冉冉微霜白漸繁。海上孤槎張博望,尊中十日趙平原。江鴻片月寒爭渡,朔吹空林晚自喧。知己風塵看汝在,那能離別不銷魂。
秋池水淺青蓮老。亂了花兒,瘦了枝兒。又著泠風忍一吹。闌干倚是憐花客。來赴佳期,又誤佳期。恰月圓時嘆別離。
何年潭水翳林間,今有清光見此山。一任風來波不起,潭心可似老僧閑。
豐姿閒淡洗妝慵,眉綠輕顰秀韻重。香惹夢魂云漠漠,光搖溪館月溶溶。陳家樂府歌瓊樹,妃子春愁慘玉容。安得能詩韓吏部,郭西同去醉千鐘。
千葉揚州種,春深霸眾芳。無言誚君子,窈窕有溫香。
咸陽九原上,昔日冠蓋場。秋風動禾黍,曠野浩茫茫。大化無停留,榮耀安可常。煙云迷五柞,榛棘沒長楊。時運理則然,來者徒自傷。所以放志意,酣歌稱我觴。鳴箏縱繁響,緩此幽思長。回車長樂阪,將去復彷徨。愿為云中雁,寥廓恣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