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曼叔尚書挽詞三首 其三
交分逾三絕,官聯歷四朝。
心知俱白首,接武近青霄。
逝水嗟何及,英魂恨莫招。
空悲柏城路,風雨暮蕭蕭。
交分逾三絕,官聯歷四朝。
心知俱白首,接武近青霄。
逝水嗟何及,英魂恨莫招。
空悲柏城路,風雨暮蕭蕭。
我們的交情超過古人的三絕之交,為官經歷了四個朝代。心里都明白彼此已到白發蒼蒼的年紀,曾并肩在朝廷接近青云高位。可嘆時光如逝水一去不返,英魂也難以招回。只能徒然悲嘆通往墓地的道路,在風雨交加的傍晚顯得格外蕭瑟。
交分:交情。三絕:指古人的三種高尚情誼,這里形容交情深厚。
官聯:指官職相連,一起為官。四朝:歷經四個朝代。
接武:足跡相連,比喻官職相近,并肩共事。青霄:指青天,喻指朝廷高位。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時光。
柏城:指墓地,因墓地多種柏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孫曼叔歷經四朝為官,與詩人交情深厚。當孫曼叔去世后,詩人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此挽詞,以表達對友人的哀悼。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友人孫曼叔。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現實的對比,營造出悲涼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逝者的緬懷。
國門識君與君遇,夢游十度攀花樹。朝搴李憑彈琵琶,暮宿倡樓聞曲度。燕臺草色送春袍,小苑花枝轉葡萄。柳色偏濃金殿露,鶯聲醉殺后宮桃。
白馬翩翩過戚里,笑指落花雙燕起。遨游不數新豐兒,調笑寧知太宰噽。
別去開樽重酒籌,春詞樂府倍堪愁。白云自散蒼梧影,明月常懸彩鳳樓。
居然是是亦非非,錯處稠中定不疑。萬事過人旁袖手,一生從眾自觀頤。肯為壯縣雖嘗試,略見周行已逆知。盡日杜門佳客至,小槽親校酒醇漓。
少小修藏近市朝,亦非著意混漁樵。不為禦寇猶爭席,好說淵明更折腰。一飯重違凡子約,千金終卻故人招。送車幾兩交相唁,我獨難忘最久要。
客中送客復何言,
門外驪歌酒一尊。
芒屩故應尋帝子,
藜床豈必戀公孫!
只愁白社高風散,
況看滄州落日昏。
吳越交游如見問,
雞聲竟夜舞劉琨。
獨居迢遞憶吾兄
猶記當年童稚情
萬事相看俱潦倒
流光如夢跡如萍
自直梨園得出稀
更番上曲不教歸
一時跪拜霓裳徹
立地階前賜紫衣
如皋憶,數子總疏狂。剛中酒時思許掾,恰傷春處念曹王。香茗記張郎。
半船妻子半船書,煙水蒼茫恣所如。此去金陵四千里,不知何處有田廬。
浮家已至蠡湖濱,思向匡廬住一春。瀑水遠從雙劍落,垂垂天外欲牽人。
碧靄里,又暫落歸帆,賦情瀟灑。念昔游曾是,湖山坐擁如畫。城郭殘照掛。聽霜鴻飛下。悵望久,夢墮煙波,亦戀鷗社。
還惹。軟紅恨影,淚掩黃公壚畔話。但憐我、天涯倦旅,何時共尊把。拗梅未寄,對然然、春燈遙夜。吊故國,漫詠空城浪打。
日暮江寒隱富春
客星曾此濯清塵
一竿把釣仍堪老
五月披裘未壓貧
素業自應留水石
高名終擬傲麒麟
桐江系鼎絲千尺
豈為狂奴洽隱淪
春去無蹤綠滿堤,
空移征棹過漣漪。
自驚朱墨抽身晚,
不及青紅倒影時。
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
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
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
舉鞭向葛強,何如并州兒。
夜來微雨過,澗谷生春水。
土脈肥薺苗,煙痕帶梅蕊。
纖離氣吐吳門練,力健蹄輕能逐電。也曾驂輦蟠桃池,也曾立伏明光殿。圉人不是孫陽流,眼底驪黃欠分辨。概將芻豆等駑駘,龍骨槎枒尾凋線。困眠惡土飧蔥花,減價金臺人厭見。翹陸情慵瘦影寒,驅馳志在焦尾變。天駟星辰夜不明,沙場苜蓿秋將遍。笳鼓將軍奏凱還,款段驕嘶路旁羨。俯仰誰知報主心,蕭條自固銜環愿。嗚呼安得天間藥石恩,萬里黃云供血戰。
一夢在人間,
東風吹不覺。
莊周鴻冥冥,
胡戀花枝巧。
三級圍環八柱擎,
碧青浮動日華明。
萬年禮樂歸真主,
一代彝章見大成。
天壓周廬元咫尺,
雪消馳道轉澄清。
微臣將事依龍袞,
試向瑤臺最上行。